杜审言(约645-708)的拼音、解释、组词
杜审言(约645-708)的简介:
dù shěn yán
唐代诗人。字必简,祖籍襄阳(今属湖北),家居巩县(今河南巩义市)。杜甫的祖父。咸亨年间进士。曾流放峰州。后官修文馆直学士。与李峤、崔融、苏味道为“文章四友”。其诗多为写景、唱和及应制之作,工于五律,对近体诗之形成与发展,颇有贡献。《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为其名篇。有《杜审言诗集》。
唐代诗人。字必简,祖籍襄阳(今属湖北),家居巩县(今河南巩义市)。杜甫的祖父。咸亨年间进士。曾流放峰州。后官修文馆直学士。与李峤、崔融、苏味道为“文章四友”。其诗多为写景、唱和及应制之作,工于五律,对近体诗之形成与发展,颇有贡献。《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为其名篇。有《杜审言诗集》。
- AI解释
词语“杜审言”指的是唐代著名的诗人、文学家,其生平事迹丰富,对于唐代诗歌的发展有着重要的贡献。他不仅是著名诗人,还是著名的文学评论家和学者,在诗文理论方面也有很高的建树。
详细解释
杜审言(约645-708),字必简,是初唐时期的重要诗人之一,也是唐代“文章四友”之一。“文章四友”是指在唐高宗、武则天时期的四位著名诗人:李峤、苏味道、崔融和杜审言。他们以诗歌创作而知名,并且对当时诗风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杜审言是杜甫的祖父,他的诗歌作品风格多样,不仅继承了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风格特点,还开创性地融入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其诗文注重意境与理趣相结合,语言简洁流畅,内容深沉含蓄。
杜审言的文学成就不仅仅是他的诗歌作品,还包括他在文学批评方面的贡献。他的一些评论文章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促进了唐代文学的发展和繁荣。
造句
- 杜审言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也是唐代重要的文学批评家。
- 在初唐时期,杜审言就是著名的“文章四友”之一,在文学界享有盛名。
- 杜审言是唐代诗歌发展过程中的一位重要人物,其作品深刻影响了后世的文人雅士。
- 为了研究杜审言及其诗歌创作技巧,我特意拜访了图书馆查阅资料。
- 杜审言的《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一诗,表达了他对春天景色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这些造句帮助更直观地理解杜审言在唐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分词解释
杜
dù
1 落叶乔木,果实圆而小,味涩可食,俗称“杜梨”,亦称“甘棠”、“棠梨”。木材可做扁担或刻图章。2 阻塞(sè),堵塞(sè):~绝。~塞(sè)。~门谢客,防微~渐。3 〔~撰〕凭自己的意思没有根据地编造。4 姓:~康(相传最早发明酿酒的人,文学作品中借指酒)。
审
shěn
1 详细,周密:~慎。~视。2 仔细思考,反复分析、推究:~查。~定。~订。~核。~美。~计。~评。~时度势。3 讯问案件:~理。~判。~讯。公~。4 知道:不~近况如何?5 一定地,果然:~如其言。
言
yán
1 讲,说:~说。~喻。~道。~欢。~情。~必有中(zhòng )(一说就说到点子上)。2 说的话:~论。~辞(亦作“言词”)。语~。~语。~简意赅。3 汉语的字:五~诗。七~绝句。洋洋万~。4 语助词,无义:~归于好。“~告师氏,~告~归”。5 姓。
约
yuē,yāo
1 绳子。2 拘束,限制:~束。~法。制~。~定俗成。3 共同议定的要遵守的条款:立~。条~。契~。4 事先说定:~见。~会。5 邀请:~请。~集。6 节俭:节~。俭~。7 简要,简单:由博返~。简~。8 大略:~计。~莫。~略。9 算术上指用公因数去除分子和分母使分数简化:~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