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色有声的拼音、解释、组词

有色有声的简介:

yǒu sè yǒu shēng
原形容既有声望,又有文采,看起来十分显耀。后也形容说话或表演精彩生动。

  • 成语典
  • AI解释

1. 义参「有声有色」。见「有声有色」条。

2. 此处所列为「有声有色」之典源,提供参考。 宋.汪藻〈翠微堂记〉(据《浮溪集.卷一八》引)吾宗发之以豪,自喜读书彊记,谈笑多闻,颇欲以事业文章见世。一旦悉弃去不学,学所以治心养性者,买田三灵山之阳,前瞰大川,旁眺诸岭,筑翠微堂以居。艺兰种竹其下,日与宾客饮酒赋诗,徘徊周览,盖将老焉。其意以谓世之有声有色者,未有不争而得,亦未有不终磨灭者。惟山水之娱人,无事于争,且庶几1>可以长存,故吾有以取之,盖不学渊明2>而暗与之合。 〔注解〕 (1) 庶几:测度语气词,或许。几,音ㄐ|。 (2) 渊明:指陶潜(西元365∼427),东晋浔阳柴桑人,陶侃的曾孙,一名渊明,字元亮。安贫乐道,尝作五柳先生传以自比,世称「靖节先生」。诗名尤高,堪称古今隐逸诗人的宗师。

3. 此处所列为「有声有色」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有声」本《诗经.大雅.文王有声》:「文王有声,遹骏有声。」是说文王非常有声誉。「有声有色」一语则见于宋朝汪藻的〈翠微堂记〉,他记叙自己退职隐居后,寄情山水,领悟到「世之有声有色者,未有不争而得,亦未有不终磨灭者」,意思是说:拥有名声和贵位的人,都必须不断地争夺才能得到,而且将会消失。他以为只有山水带给人的快乐,不须争夺,并且可以长存心中。后来「有声有色」这句成语,不只用来形容人,还可以用在形容事物的丰富多采。如《老残游记.第七回》:「若求在上官面上讨好,做得烈烈轰轰,有声有色,则只有依玉公办法,所谓逼民为盗也。」至于明.谢榛《四溟诗话.卷二》:「谢灵运『池塘生春草』,造语天然,清景可画,有声有色,乃是六朝家数,与夫『青青河畔草』不同。」则是形容诗文声调铿锵,辞采茂美。

有色有声》这个词语在中文中并不是一个常见的成语或固定搭配,看起来像是两个词汇“有色”和“有声”的组合。根据字面意思理解,“有色”指的是具有颜色或者带有某种色彩的情感、态度等;“有声”则是指具有声音的特性。因此,我们可以从这两个方面来尝试解释这个词语。

详细解释

  1. 形容事物:可以用来形容一个物体或情境既具备视觉上的颜色特征,也含有听觉上的音效。
  2. 比喻意义:在比喻层面,它可能被用于形容某人的情感或观点不仅鲜明(如色彩丰富),而且生动有力(如有声)。

造句

  1. 这件艺术品既有色又有声,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五彩斑斓、充满活力的世界中。
  2. 她的演讲既富有激情又动听,真是《有色有声》的一流表演。
  3. 在这个音乐会里,音乐不仅悦耳动听,还通过现场装饰让观众感受到强烈的艺术色彩,可谓《有色有声》。
  4. 他的画作通过丰富的色彩和生动的笔触,《有色有声》地表达了内心深处的情感世界。
  5. 那个故事既有深刻的主题思想,又通过生动的情节描写让人听得津津有味,真可以说是《有色有声》。

分词解释

yǒu,yòu

1 存在:~关。~方(得法)。~案可稽。~备无患。~目共睹。2 表示所属:他~一本书。3 表示发生、出现:~病。情况~变化。4 表示估量或比较:水~一丈多深。5 表示大、多:~学问。6 用在某些动词前面表示客气:~劳。~请。7 无定指,与“某”相近:~一天。8 词缀,用在某些朝代名称的前面:~夏。~宋一代。

1 由物体发射、反射的光通过视觉而产生的印象:颜~。~彩。~相(xiàng )。~调(diào )。2 脸上表现出的神气、样子:脸~。气~。~厉内荏。3 情景,景象:行~匆匆。景~宜人。4 种类:各~用品。5 品质,质量:音~。成~。足~纹银。6 妇女美貌:姿~。~艺。7 情欲:~情。好(hào)~。

shēng

1 物体振动时所产生的能引起听觉的波:~音。~带。2 消息,音讯:~息。不通~气。3 说出来让人知道,扬言,宣称:~明。~辩(公开辩白)。~泪俱下。~嘶力竭。4 名誉:名~。5 音乐歌舞:~伎(女乐,古代的歌姬舞女)。~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