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堂的拼音、解释、组词
部堂的简介:
bù táng
1.清代各部尚书﹑侍郎之称。各省总督例兼兵部尚书衔者,也称部堂。
1.清代各部尚书﹑侍郎之称。各省总督例兼兵部尚书衔者,也称部堂。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清代称各部尚书、侍郎及各省总督为「部堂」。
《部堂》一词在古代汉语中指的是某个官职的称谓,通常是指中央政府各部(如吏部、户部、兵部等)的长官。这些官员负责管理某一具体领域的行政事务。
详细解释:
-
字面意思:“部”是指中国古代的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和工部),每个部门都有其各自的职能;“堂”,有朝廷的意思,但在这里更多的是强调这个官职的地位,类似于“长官”的意思。
-
古代官制:在明清时期,各部的最高行政官员称为尚书,通常被称为“部堂”。而副职则为侍郎,有时也会被称作“堂”或“卿”,因此也常有“尚书、侍郎双堂”之说。
-
地位与权力:“部堂”往往象征着较高的政治地位和较大的行政权力。在中国古代社会结构中,属于高级官员的行列。
-
文化意义:在文人墨客的作品中,“部堂”一词也被用作文学性称呼,体现了士大夫对官场生活的理解和向往。
造句:
-
在那个朝代,李大人曾任户部尚书,被誉为“民之父母”,可谓名副其实的“部堂”。
-
张三在仕途上努力多年,终于在四十岁那年被授予兵部侍郎一职,虽然名为“侍郎”,但人们私下都叫他“部堂张”。
-
朝廷近日决定重用一些有才之士进入吏部担任重要职务,以期待他们能为国家做出贡献,“部堂”一词在官场内外再度成为焦点。
-
王家的子弟自小就接受良好的教育,期望未来能够入朝为官,希望能在“部堂”中有一席之地。
-
为了庆祝新任财政部长上任,他准备了丰盛的酒宴,并且请来了许多文人墨客来吟诗作赋,场面热闹非凡,“部堂”的到来更是引得众人瞩目。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