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策的拼音、解释、组词

太平策的简介:

tài píng cè
1.安邦治国的策略。

  • AI解释

《太平策》并非一个标准的历史文献或典籍名称,但从字面意思来看,“太平策”可以被理解为有关“太平”这个主题的策略、政策或者建议。在古代中国,“太平”通常用来形容社会安定、人民生活富足的状态。因此,在此假设的情境下,《太平策》可能指的是关于实现国家长治久安,促进社会稳定繁荣的一系列理论或实践。

详细解释:

  1. 历史背景:虽然《太平策》不是具体的历史文献名称,但它可以被理解为古人对于如何治理国家、维持社会稳定的设想和策略。在中国古代,许多政治家和学者都曾提出过类似的概念。
  2. 内容概要:如果假设存在这样的著作,其内容可能涉及经济政策、教育文化、法律制度等方面,旨在通过各种措施促进国家的长期稳定和发展。
  3. 核心理念:“以仁治国”、“重教化轻刑罚”等儒家思想可能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观念强调了和谐社会的重要性以及道德与伦理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

造句:

  1. “如果能够实施《太平策》中所提倡的政策,我们的国家一定能实现长治久安。”
  2. 在古代文人的著作里,《太平策》通常象征着理想化的社会治理模式。
  3. 假如我们都能心怀《太平策》的理念去行动,那么构建和谐社会将不再是梦想。
  4. “推行仁政是《太平策》的核心思想之一,它强调了通过仁德而非严刑峻法来维护社会的稳定。”
  5. 为了实现《太平策》中所描述的理想社会,《我们每个人都要贡献自己的力量。’

请注意,这些造句都是基于对“太平策”的假设性理解编写的,并不是真实存在的文本内容或历史事实。如果需要具体的历史资料或者典籍信息,请提供更准确的名称或来源,以便获得更加精确和详尽的信息。

分词解释

tài

1 过于:~长。2 极端,最:~甚。~平。3 高,大:~空。~学。4 很:不~好。5 身分最高或辈分更高的:~老伯。~夫人(旧时尊称别人的母亲)。

píng

1 不倾斜,无凹凸,像静止的水面一样:~地。~面。~原。2 均等:~分。~行(xíng)。抱打不~。公~合理。3 与别的东西高度相同,不相上下:~列。~局。~辈。4 安定、安静:~安。~服。5 治理,镇压:~定。6 抑止(怒气):他把气~了下去。7 和好:“宋人及楚人~”。8 一般的,普通的:~民。~庸。~价。~凡。9 往常,一向:~生(a.从来;b.终身)。~素。10 汉语四声之一:~声。~仄。11 姓。12 〔~假(jiǎ )名〕日本文所用的草书字母。13 古同“评”,评议。

1 古代的一种马鞭子,头上有尖刺。2 鞭打:~马。鞭~。3 激励,促进:~动。~勉。4 古代称连编好的竹简:简~。5 古代帝王对臣下封土、授爵或免官:~命。~免。~封。6 古代科举考试的一种文体:~论。~问。7 杖:~杖。8 中国数学上曾经用过的一种计算工具,形状与“筹”相似。9 计谋,主意,办法:上~。献~。决~。政~。~划。束手无~。10 书法用字名称,指仰横。11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