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扆的拼音、解释、组词
当扆的简介:
dāng/dàng yǐ
1.亦作"当依"。 2.扆,古代庙堂户牖之间绣有斧形的屏风。《礼记.曲礼下》:"天子当依而立,诸侯北面而见天子,曰觐。"孔颖达疏:"天子当依而立者,依,状如屏风,以绛为质,高八尺,东西当户牖之间,绣为斧文也。亦曰斧依……设依于庙堂户牖之间,天子见诸侯则依而立,负之而南面以对诸侯也。"陆德明释文:"依,本又作扆,同,于岂反。"后以"当扆"指天子临朝听政。
1.亦作"当依"。 2.扆,古代庙堂户牖之间绣有斧形的屏风。《礼记.曲礼下》:"天子当依而立,诸侯北面而见天子,曰觐。"孔颖达疏:"天子当依而立者,依,状如屏风,以绛为质,高八尺,东西当户牖之间,绣为斧文也。亦曰斧依……设依于庙堂户牖之间,天子见诸侯则依而立,负之而南面以对诸侯也。"陆德明释文:"依,本又作扆,同,于岂反。"后以"当扆"指天子临朝听政。
- AI解释
《当扆》这个词语出自古代文献,其含义较为专业或古典。在现代汉语中,“当扆”一般并不常用,但从字面解析,“当”意为面对、对着;“扆(yǐ)”是指古代帝王宝座后的屏风或者装饰物。
详细解释
- 扆(yǐ):古代天子所坐的座位后面悬挂或设置的一块屏障,形状类似半圆形。它不仅具有一定的装饰作用,还象征着尊贵和威严。
- 当扆:在古代宫廷文化中,“当扆”通常指的是面对屏风或装饰物而站、坐或者行礼的状态或动作。
造句
- 古代的仪式上,官员们需“当扆”,向皇帝展示忠诚与敬意。
- 在皇宫里举行的庆典活动中,众臣子均需“当扆”站立,以表达对皇上的敬畏之情。
- 每当重要朝会召开时,“当扆”的礼仪都是彰显帝王权威的重要环节之一。
- 作为象征尊贵地位的屏风,在古代“当扆”意味着臣下在特定场合下的站位方式。
- 在传统戏曲舞台上,一些场景中也会用到“当扆”,来表现角色对于特定对象或事件的敬畏态度。
请注意,“当扆”一词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较为罕见,上述造句更多是基于古代文化和礼仪背景进行的演绎,可能并不完全符合实际历史情景。
分词解释
当
dāng,dàng
1 充任,担任:充~。担(dān )~。~之无愧。2 掌管,主持:~家。~权。~政。3 正在那时候或那地方:~时。~代。~初。~今。~即(立即)。~年。~街。~院。4 面对着:~面。~机立断。首~其冲。5 相称,相配:旗鼓相~。~量(liáng)。6 应该:应~。理~。老~益壮。7 抵敌:万夫不~之勇。8 判罪,意为处以相当的刑罚:该~何罪。9 顶端,头:瓦~。10 象声词,金属撞击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