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鬼簿的拼音、解释、组词

点鬼簿的简介:

diǎn guǐ bù/bó
1.唐张鷟《朝野佥载》卷六:"时杨(杨炯)之为文,好以古人姓名连用,如'张平子之略谈,陆士衡之所记','潘安仁宜其陋矣,仲长统何足知之'。号为点鬼簿。"后用"点鬼簿"讥刺诗文的滥用古人姓名或堆砌故实。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唐代诗人杨烱写文章喜欢连用古人的姓名,当时人称他为「点鬼簿」。唐.张鷟《朝野佥载》卷六:「时杨之为文,好以古人姓名连用,如『张平子之谈略,陆士衡之所记。』『潘安仁宜其陋矣,仲长统何足知之。』号为点鬼簿。」

点鬼簿》一词源于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与民间故事,主要出现在一些文学作品中。它是指一种记载了死者的灵魂名单或记录的地方,在某些版本的故事中,通常由阴间的一种官吏持有和管理,负责在死者去世后将其信息登记在册。

具体而言,“点鬼簿”这一概念源自《聊斋志异》等古代文籍,描述的是冥界官吏进行亡灵注册的过程。这种做法反映了古人对于死亡、灵魂以及死后世界的一种理解方式,并非实际存在的事务机构或文件记录。

接下来为“点鬼簿”添加五个造句:

  1. 古代文学中,不乏以阴阳两界对比为主题的篇章,《点鬼簿》是其中一种常见的意象。
  2. 在民间故事里,人们常常想象一个神秘的点鬼簿存在,它记录了所有去世的灵魂信息。
  3. 小说家在创作时,可以将《点鬼簿》作为背景元素之一,增强作品的文化深度和奇幻色彩。
  4. 电影剧本中,一个亡灵世界的守门人正在认真地翻阅着一本巨大的《点鬼簿》,准备迎接新来者。
  5. 当晚秋的风吹过墓园时,仿佛能听到那本《点鬼簿》被轻轻翻动的声音,在寂静之中显得格外神秘。

请注意,上述造句为虚构内容,并非真实事件或现象。

分词解释

diǎn

1 细小的痕迹或物体:~滴。斑~。~子(➊液体的小滴,如“水~~”;➋小的痕迹,如“油~~”;➌打击乐器演奏时的节拍,如“鼓~~”;➍主意,办法,如“请大家出~~”;➎最能说明问题的关键地方,如“话没有说到~~上”)。2 几何学上指没有长、宽、厚而只有位置的几何图形;两条线相交处或线段的两端。3 数学上表示小数部分开始的符号(.),称“小数点”,如“231.4”。4 量词,用于小的或少的:两三~雨。几~泪水。5 一定的位置或限度:地~。起~。极~。居民~。6 项,部分,方面:优~。要~。特~。7 汉字笔形之一(丶):~画。三~水。8 加上点子,引申为修饰:标~。评~。~缀。画龙~睛。9 使一点一滴地落下或发出:~种。~射(自动武器有间歇的射击)。~眼药。10 一落一起或一触即离的动作:~头。~穴。11 引火:~火(亦喻挑起是非,制造事端)。12 查对:~数。~名。~卯(旧时称官衙、军伍卯时开始办公、操练,官员查点人数)。13 指定,选派:~菜。~将(jiàng )。听众~播。14 指示,启发:指~。~拨。15 计时的单位:更~(分为五更,一更又分五点)。三更三~。钟~。16 污:~污。~辱(使受污辱)。17 指正餐以外的暂时充饥,亦指糕饼一类的食物:~心(“心”读轻声)。~补(吃少量的食品解饿。“补”读轻声)。18 同“ 踮 ”。

guǐ

1 某些宗教或迷信的人所说的人死后的灵魂:~魂。~魅。~蜮(①鬼怪;②阴险害人的)。2 阴险,不光明:~话。~黠。~胎。3 对人的蔑称或憎称:酒~。烟~。~子。吝啬~。4 恶劣,糟糕(限做定语):~天气。5 机灵,敏慧(多指小孩子):~精灵。6 表示爱昵的称呼:小~。机灵~。7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簿

bù,bó

1 本子,册籍:~册。~记。~籍。~录。2 古代称公文、案卷:对~公堂。3 古代的仪仗侍从:~伍。卤~(古代帝王、后妃、王公大臣外出时的仪仗队。次序排列严格并明文著之于簿籍)。4 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