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雝的拼音、解释、组词

辟雝的简介:

bì yōng
1.见"辟雍"。

  • AI解释

《辟雍》一词,通常指的是古代帝王为了教育贵族子弟而设立的一种学宫或太学。它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化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和历史意义。

详细解释:

  1. 地理位置:在周朝初期,辟雍最初设于镐京(今陕西西安附近),后来迁至洛邑(今河南洛阳)。辟雍的选址往往具有特殊的意义,常位于城之南郊或水边,象征着与天地沟通以及文化传承。

  2. 建筑特征:辟雍多为方形池塘,四周有围墙,围墙外侧环绕池水。池中建有亭阁,内部设有讲堂和教室等设施。这种设计既体现了对知识的尊重,也寓意了学问如清流般滋润人心。

  3. 教育功能:在古代中国,辟雍不仅是学习场所,更是政治、文化和社会活动的重要中心。贵族子弟在这里接受儒学教育,并参与各种政务讨论与文化活动。

  4. 象征意义:辟雍还象征着国家的安定和繁荣。通过教育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人才,为国效力,是其重要职责之一。

造句:

  1. 古代帝王深知教育的重要性,纷纷建立辟雍,以传承文明。
  2. 那些在辟雍中成长起来的学生,后来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3. 在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君主竞相修建辟雍,以此提升国力与文化地位。
  4. 辟雍不仅是学习知识的地方,也是贵族子弟社交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
  5. 通过教育改革,辟雍逐渐从单纯的学术研究机构转变为兼具科研、教学和社会服务功能的综合性学府。

分词解释

bì,pì

1 君主:复~。2 指君主招来,授予官职:~召。~引。~书。~除(征召推举授官)。~举。3 古同“避”,躲,设法躲开。4 古同“睥”,睥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