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兵缯的拼音、解释、组词
辟兵缯的简介:
bì bīng zēng
1.旧俗端午节时系绕臂上的五彩丝线。谓可防避兵灾瘟疫﹐故名。《事类赋》卷四引汉应劭《风俗通》﹕"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名长命缕﹐一名续命缕﹐一名辟兵缯﹐一名五色缕﹐一名朱索。"一说﹐谓以始出茧为丝织成﹐染以日月星辰鸟兽之状的绢。参阅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唐韩鄂《岁华纪丽.端午》。
1.旧俗端午节时系绕臂上的五彩丝线。谓可防避兵灾瘟疫﹐故名。《事类赋》卷四引汉应劭《风俗通》﹕"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名长命缕﹐一名续命缕﹐一名辟兵缯﹐一名五色缕﹐一名朱索。"一说﹐谓以始出茧为丝织成﹐染以日月星辰鸟兽之状的绢。参阅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唐韩鄂《岁华纪丽.端午》。
- AI解释
《辟兵缯》这个词并不是一个标准的词汇,但根据其组成部分,“辟”意为防止、驱除;“兵”在古代多指兵器或战争;“缯”即丝织品。因此,《辟兵缯》可以被理解为一种用来防护或驱除兵器伤害的丝织物。
这种东西可能是一种特殊的布料或者挂饰,上面绣有符咒或者其他图案,用于保护人们免受刀剑等兵器的侵害,在古代一些文化中常常见到这样的物品作为防护之用。不过这一解释基于个人的理解和推测,并非正式的历史或学术定义。
造句:
- 古人常用辟兵缯挂在家中门口,以求平安无事。
- 这件辟兵缯在民间传说中拥有神奇的力量,能够保护持者免遭飞刀暗器之害。
- 随着时代的变迁,现代人们虽然不再需要使用辟兵缯来防身,但这些古老的文化元素依然被保留下来。
- 在古代的武侠小说里,主人公往往也会携带一些辟兵缯作为护身符。
- 如果有谁想要了解关于辟兵缯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可以去博物馆或者图书馆查阅相关的古籍文献。
请注意,上述句子是根据“辟兵缯”的字面意义进行想象性的造句,并非真实存在的历史记录或实际用语。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