锣槌的拼音、解释、组词

锣槌的简介:

luó chuí
1. 敲锣用的有撞头的杆。

  • AI解释

锣槌》通常指的是用于敲击编钟或锣等乐器的一种工具,形状类似于棒或槌。其主要功能是通过敲击产生声音,从而发出乐音或者信号。在不同的语境中,它的含义可能会有所变化,比如有时也可能泛指一种棒状物体。

详细解释:

  • 材料:通常由金属制成,以便更好地传递和放大声音。
  • 形状与结构:两端较宽,中间细长,类似于槌头的结构。这样的设计便于敲击不同的乐器表面并产生预期的声音效果。
  • 使用场合:广泛用于各种民间音乐会、庆典活动以及戏剧表演等,起到调节节奏、增强音效的作用。

造句:

  1. 演出开始前,乐师们正在调试乐器,其中小明负责检查锣槌是否合适。
  2. 在热闹的春节庙会上,鼓手手中的锣槌敲击声此起彼伏,为活动增添了浓厚的节日气氛。
  3. 古代编钟演奏时,乐师使用特制的锣槌进行轻巧而精准的敲击,以实现音律间的完美配合。
  4. 在中国传统戏剧表演中,锣槌的声音往往是传递剧情进展的重要信号之一。
  5. 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件稀世珍宝,博物馆工作人员定期为编钟更换新的、更为精细的锣槌

分词解释

luó

一种乐器,铜制,像盘,用槌子敲打出来:~鼓经(戏曲打击乐各种谱式的泛称)。~鼓喧天。紧~密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