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籴的拼音、解释、组词

市籴的简介:

shì dí
1.谓官方收购粮食。

  • AI解释

《市籴》这个词在古代汉语中指的是政府向市场收购粮食的行为,旨在确保粮食供应和稳定市场价格。这里的“市”是指市场上,“籴”则是购买的意思。

详细解释:

  • :指市场上。
  • :指以价格购买粮食或其他商品。

在封建时代,为了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稳定民生及避免市场粮价剧烈波动,《市籴》是政府的一项重要经济政策。通过政府直接向市场收购粮食,可以调节市场的供需关系,防止因过度的需求或供应过剩而导致的价格异常波动,同时也能保证农民能够获得合理的价格。

造句:

  1. 古代朝廷为了确保国家的粮食安全,常常进行《市籴》,以平抑粮价。
  2. 在丰年之后,政府开始实施《市籴》政策,大量收购余粮,避免了粮食价格的大幅下跌。
  3. 宋朝初期,由于连年灾荒,政府不得不加大《市籴》力度来确保市场供应稳定。
  4. 明代末期,为了防止米价暴涨,官方制定了详细的《市籴》规定,并加强执行。
  5. 清初实行“多储少粜”的《市籴》策略,在保证粮食储存的同时平稳了市场价格。

分词解释

shì

1 做买卖或做买卖的地方:开~。菜~。~井(街,市场)。~曹。~侩(旧指买卖的中间人、唯利是图的奸商;现泛指贪图私利的人)。2 买:~义。~恩(买好,讨好)。3 人口密集的行政中心或工商业、文化发达的地方:城~。都(dū)~。~镇。4 一种行政区划,有中央直辖和省(自治区)辖等:北京~。南京~。5 中国人民习惯使用的度量衡单位:~制。~尺。~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