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业救国论的拼音、解释、组词
实业救国论的简介:
shí yè jiù guó lùn
中国近代以发展实业作为救国救民主要手段的经济思想。19世纪末提出。以张謇、康有为、梁启超等为主要代表。实业泛指农、工、商、交通等业。他们宣扬此论的同时,却否定采取革命手段改变落后生产关系的必要性。
中国近代以发展实业作为救国救民主要手段的经济思想。19世纪末提出。以张謇、康有为、梁启超等为主要代表。实业泛指农、工、商、交通等业。他们宣扬此论的同时,却否定采取革命手段改变落后生产关系的必要性。
- AI解释
《实业救国论》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一个重要理论,主要倡导通过发展中国的工商业和现代化产业来挽救国家于危难之中。这一理论主张将国家的主要注意力从传统的农业经济转向现代工业,以工业化、商业化为手段实现国家的富强。
详细解释
-
背景:《实业救国论》兴起于晚清时期,随着列强入侵加剧和民族危机加深,一些有识之士意识到仅仅依靠传统的农耕经济无法抵御外侮,必须通过发展现代化产业来增强国力。
-
代表人物及著作:主要代表人物包括张謇、郑观应等。《盛世危言》是郑观应关于实业救国的重要著作之一,《大同书》和《筹洋局折》则体现了张謇的思想。
-
核心主张:
- 发展现代工商业,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 重视教育与科技,培养现代化人才,提高国民素质。
-
倡导兴办学校、创办实业,推广科学文化知识。
-
影响:这一理论不仅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深远影响,也促进了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尽管在实践中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挑战,但其思想依然为后世所借鉴。
造句
- 张謇是著名的实业家,他提出的“实业救国论”对中国历史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
- 在那个动荡的时代,不少知识分子都怀揣着“实业救国”的梦想,投身于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之中。
- 郑观应的《盛世危言》中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其中就包括了著名的“实业救国论”。
- 通过发展现代产业,“实业救国论”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 现代教育体系中常常提及张謇和郑观应等人的思想,强调教育与科技的重要性,这正是他们提出“实业救国”的初衷。
分词解释
实
shí
1 充满:~心。充~。虚~。2 符合客观情况,真,真诚:~话。~惠。~际(真实情况)。~践(实行;履行)。~体。~情。~施。~数。~事求是。名~相符。3 植物结的果:果~。开花结~。4 富足:殷~。富~。
业
yè
1 国民经济中的部门:工~。农~。2 职务,工作岗位:职~。就~。3 学习的功课:学~。肄~。毕~。~精于勤。4 重大的成就或功劳:创~。丰功伟~。~绩。5 从事:~医。~商。6 财产:产~。7 既,已经:~已。~经。8 佛教名词:~报(佛教指善行、恶行的报应)。~障(亦称“孽障”)。9 姓。
救
jiù
1 给予帮助使脱离危险或解脱困难:~济。~命。~护。~国。~难(nàn )。~灾。~药。~正(补救匡正)。~死扶伤。~困扶危。2 终止:濯以~热。
国
guó
1 有土地、人民、主权的政体(古代指诸侯所受封的地域):~家。~土。~体( ➊ 国家的性质; ➋ 国家的体面)。~号。~度(指国家)。~策。~情。~法。~力。~防。~威。~宝(➊ 国家的宝物;➋ 喻对国家有特殊贡献的人)。~格。~魂。~是(国家大计,如“共商~是”)。2 特指中国的:~产。~货。~粹。~乐(yuè ㄩㄝˋ)。~药。3 姓。
论
lùn,lún
1 分析判断事物的道理:~断。~点。~辩。~据。~者。议~。讨~。辩~。2 分析阐明事物道理的文章、理论和言论:理~。舆~。专~。社~。3 学说,有系统的主张:系统~。4 看待:一概而~。5 衡量,评定:~罪。~功行赏。6 按照:~件。~资排辈。7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