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心知性的拼音、解释、组词

尽心知性的简介:

jìn/jǐn xīn zhī/zhì xìng
1.孟子提倡的内省修行方法。谓充分发挥心中的良知良能,认识人性,不违"天命"。语出《孟子.尽心上》:"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

  • AI解释

《尽心知性》这句话源自于中国的儒家文化,是孟子在《孟子·公孙丑上》中提出的一个重要观点。其基本含义是指通过内心深处的真诚和无伪来了解和认知自己的本性或本质。这里的“尽心”强调的是从心底里去追求和完善,而“知性”则是指对自身内在本质的认知与理解。

详细解释

  1. 尽心:意味着内心的真诚、纯洁以及不加修饰的展现自我的态度。
  2. 知性:指的是深入了解自己真实的内心世界和本性。这里的“性”,在古代儒家思想中,通常是指人的道德良知或内在本质。

《尽心知性》强调了自我认知的重要性,认为真正的认识来自于内心的真诚与纯净,通过这种状态下的自省,才能达到对自身内在特质的深刻理解和把握。

造句

  1. 他一直秉持着尽心知性的原则,努力去了解自己真实的内心。
  2. 在这次心灵成长的过程中,李明更加注重尽心知性,希望从内心深处找到真正的自我。
  3. 每个人都应该追求尽心知性的生活态度,这样才能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自己。
  4. 王老师在她的教学中倡导尽心知性的原则,鼓励学生们深入地探索自己的心灵世界。
  5. 通过不断地实践尽心知性,张女士最终找到了与自己内心的和谐状态。

这些例子展示了“尽心知性”这一理念在生活中和个人成长中的应用方式。

分词解释

jìn,jǐn

1 完毕:用~。说不~。取之不~。2 达到极端:~头。山穷水~。~情。自~(自杀)。3 全部用出,竭力做到:~心。~力。~瘁。~职。~忠。~责。人~其才。物~其用。4 都,全:~然。~是白的。~收眼底。~释前嫌。

xīn

1 人和高等动物体内主管血液循环的器官(通称“心脏”):~包。~律。~衰。~悸。2 中央,枢纽,主要的:~腹。中~。3 习惯上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情况,感情等:~理。~曲。~魄。~地。~扉。衷~。~旷神怡。人~惟危。

zhī,zhì

1 晓得,明了:~道。~名(著名)。~觉(有感觉而知道)。良~。~人善任。温故~新。~难而进。~情达理。2 使知道:通~。~照。3 学识,学问:~识,求~。无~。4 主管:~县(旧时的县长)。~府。~州。~宾(指主管招待宾客的人。亦称“知客”)。5 彼此了解:相~。~音。~近。6 彼此了解、交好的人:故~(老朋友)。

xìng

1 人或事物的本身所具有的能力、作用等:~质。~格。~命(生命)。~能。个~。属~。2 性质,思想、感情等方面的表现:典型~。开放~。指令~。3 男女或雌雄的特质:~别。男~。女~。4 有关生物生殖的:~交。~欲。~爱。~感。~解放。5 表示名词(以及代词、形容词)的类别的语法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