涸泽而渔的拼音、解释、组词

涸泽而渔的简介:

hé zé ér yú
抽干池水捉鱼。比喻只图眼前利益,不作长远打算。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义参「竭泽而渔」。见「竭泽而渔」条。

2. 此处所列为「竭泽而渔」之典源,提供参考。 #《吕氏春秋.孝行览.义赏》1>昔晋文公将与楚人战于城濮,召咎犯而问曰:「楚众我寡,奈何而可?」咎犯对曰:「臣闻繁礼之君不足于文,繁战之君不足于诈。君亦诈之而已。」文公以咎犯言告雍季。雍季2>曰:「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3>,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复4>,非长术也。」文公用咎犯之言,而败楚人于城濮。反而为赏,雍季在上。左右谏曰:「城濮之功,咎犯之谋也。君用其言,而赏后其身,或者不可乎?」文公曰:「雍季之言,百世之利也;咎犯之言,一时之务也。焉有以一时之务先百世之利者乎?」 〔注解〕 (1) 典故或见于《淮南子.本经》。 (2) 雍季:春秋时晋国大夫,生卒年不详。 (3) 焚薮而田:烧光草木而打猎。薮,音ㄙㄡˇ,密生杂草的沼泽。田,打猎。 (4) 无复:不复可行。〔参考资料〕 《淮南子.本经》逮至衰世,镌山石,锲金玉,擿蚌蜃,消铜铁,而万物不滋。刳胎杀夭,麒麟不游。覆巢毁卵,凤凰不翔。钻燧取火,构木为台,焚林而田,竭泽而渔。人械不足,畜藏有余,而万物不繁兆,萌牙卵胎而不成者,处之太半矣。另可参考:《文子.上礼》

3. 此处所列为「竭泽而渔」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据《吕氏春秋.孝行览.义赏》载,春秋时,晋国将要和楚国开战。国君晋文公非常忧心,问大臣咎犯说:「敌军人数比我们多,要如何应战呢?」咎犯回答:「我听说礼不厌繁,兵不厌诈,要打赢这场战争,仍然得靠诈术。」文公将咎犯的建议告诉雍季,雍季说:「把泽水排光来捕鱼,一定捕得到,但明年就没有鱼可捕了;把草木烧光来打猎,一定可以捉到猎物,但明年就没有兽可以猎了。虽然这次用诈术应战,取巧可行,但下次就没效了,并不是长久之计。」最后,文公还是用咎犯的建议,打败了楚国。论功行赏的时候,雍季的功劳比咎犯高,大臣们劝谏说:「这次打了胜仗,全靠咎犯的计谋,但行赏却把他排在后面,也许不可以吧?」文公说:「雍季的话,是为国家百世的利益,而咎犯的建议,却只是因应一时的情势,哪有把一时之务排在百世利益之前的道理呢?」后来「竭泽而渔」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尽其所有,不留余地。

1. 排尽池湖的水而捕鱼。比喻一味的耗尽、榨取而不留余地。《宋书.卷七○.袁淑传》:「是由涸泽而渔,焚林而狩,若浚风之舞轻箨,杲日之拂浮霜。」也作「竭泽而渔」。

词语解析

《涸泽而渔》是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一种短视的行为方式。具体来说,它比喻为了眼前的利益而不顾长远后果,竭尽所有资源或手段获取利益,最终导致无法持续发展或者资源耗尽的局面。

  • 字面意义:“涸”是指干涸、枯竭;“泽”指水池或湖泊等水体;“渔”是捕鱼的意思。综合起来,“涸泽而渔”的意思是将水池里的鱼全部捕捞光,比喻为了暂时的利益,不顾长远后果地一次性把资源用完。
  • 引申意义:这个成语更侧重于警示人们要考虑到长期的、整体的影响和结果,不应只顾眼前利益而不考虑未来。常用来批评那些短视的行为或政策。

造句

  1. 我们不能为了短期内增加公司的利润而涸泽而渔式地开采矿产资源。
  2. 如果不制定长远规划,一味涸泽而渔地挖掘地下水,迟早会导致严重的水资源危机。
  3. 这家餐厅老板为了赚取短期暴利,每天大量捕捞河里的鱼,这样做不仅会对生态造成严重破坏,最终也会因涸泽而渔而导致生意惨淡。
  4. 政府如果不顾后果地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开发,可能会导致环境恶化,结果得不偿失,这实际上是在涸泽而渔。
  5. 我们应该采取可持续的方式发展农业,而不是涸泽而渔式地过度使用化肥和农药。

分词解释

zé,shì

1 水积聚的地方:大~。湖~。润~(潮湿)。沼~。2 金属或其他物体发出的光亮:光~。色~。3 恩惠:恩~。~及枯骨(施惠于死人)。4 洗濯。5 汗衣,内衣。

ér

古同“尔”,代词,你或你的:“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连词(a.表平列,如“多而杂”。b.表相承,如“取而代之”。c.表递进,如“而且”。d.表转折,如“似是而非”。e.连接肯定和否定表互为补充,如“浓而不烈”。f.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如“侃侃而谈”。g.插在主语谓语中间表假设,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表(从……到……):从上而下。

1 捕鱼:~业。~翁。~村。~船。~网。~民。~汛。~歌。~火。竭泽而~。2 谋取,夺取不应得的东西:~夺。~利。~色(猎取美色)。3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