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台的拼音、解释、组词

敌台的简介:

dí tái/tāi
1.城墙上用于防御敌人的楼台。 2.敌方的电台。

  • AI解释

敌台》,这是一个军事术语,在中国古代军事防御体系中有着特殊的意义。具体而言,它指的是古代在边防要地所建立的一种小型堡垒或哨所。这些设施通常建于敌军可能进攻的地方,用于观察、监视敌人动态,并能在必要时进行反击。

详细解释

  • 位置选择:通常设于易于防守且能覆盖广阔区域的制高点。
  • 用途:主要用于防御预警和小规模自卫作战。在遭遇敌军时,可以作为据点使用。
  • 结构特点:相比大型城池,敌台面积较小,建筑材料也更为简陋,但依然具备一定的防御能力。

造句

  1. 隋炀帝时期,在边疆广设敌台,加强了对北方游牧民族的防御。
  2. 敌台的士兵们白天黑夜轮流值守,以确保边境的安全。
  3. 战争期间,为了应对可能的敌军进攻,政府下令在重要地段增设了多座敌台
  4. 通过设立在高处的敌台,可以有效监视周边的情况,并及时向指挥中心报告敌情。
  5. 在古代战争中,利用敌台进行有效的侦察和防御是军事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句子展示了《敌台》这一概念在历史背景下的具体应用及其重要性。

分词解释

1 有利害冲突不能相容的:~人。~方。~寇。2 指敌人:~后。~情。~酋。~特。轻~。克~制胜。3 抵挡:寡不~众。4 相当:势均力~。匹~。~手(能力相等的对手)。5 仇视:~意。“诸侯~王所忾”。

tái,tāi

1 高平的建筑物:亭~楼阁。2 像台的东西,器物的座子:井~。窗~。灯~。3 量词:一~戏。4 台湾省的简称:~胞。~币。5 姓。6 桌子、案子:写字~。7 发生在太平洋西部热带海洋上的一种极猛烈的风暴,称“台风”。8 〔三台〕星名,古代用来比喻三公。9 敬辞,用于称呼对方或与对方有关的事物:~鉴。~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