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而复苏的拼音、解释、组词

死而复苏的简介:

sǐ ér fù sū
死去了又活过来,形容生命不息。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死去后又苏醒过来。宋˙洪迈˙夷坚丙志˙卷一˙九圣奇鬼:地狱百毒,汤镢锉碓,随索随见,鬼形糜碎,死而复苏屡矣。亦作死而复生。

1. 死去后又苏醒过来。宋.洪迈《夷坚丙志.卷一.九圣奇鬼》:「地狱百毒,汤镢锉碓,随索随见,鬼形糜碎,死而复苏屡矣。」也作「死而复生」。

词语详解

死而复苏

  • 释义: “死而复苏”是一个汉语成语,用来描述一个经历死亡后重新获得生命或恢复活力的情况。这个表达通常用于比喻某些事物经历了某种极端的状态(比如灭亡、崩溃)之后又重新获得了生机和活力。

  • 来源: 该成语来源于历史或神话故事中的一些情节,后来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文学作品和日常语言中,用来形容任何从困境或几乎毁灭状态中恢复过来的情况。

  • 情感色彩: 正面积极。表达的是生命力的顽强以及希望的存在。

造句

  1. 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这家濒临倒闭的企业终于死而复苏,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2. 在经历了长期干旱之后,今年春天突然迎来的大雨使得田地重获生机,庄稼得以死而复苏
  3. 尽管项目初期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挫折,但团队没有放弃,最终死而复苏,成功完成任务。
  4. 他的健康状况一度很糟糕,医生甚至都下了病危通知书。然而,在家人的细心照料下,他终于奇迹般地死而复苏
  5. 这个公司原本濒临破产,但在新管理团队的带领下,通过一系列改革措施,实现了死而复苏,业绩稳步增长。

这些例子生动地展示了“死而复苏”这一成语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

分词解释

1 丧失生命,与“生”、“活”相对:~亡。~讯。~刑。~囚。~棋。~地。生离~别。~有余辜。2 不顾生命:~志(牺牲生命的决心)。~士(敢死的武士)。~战。3 固执,坚持到底:~心塌地。~卖力气。4 无知觉:睡得~。5 不活动,不灵活:~结。~理。~板。6 不通达:~胡同。~路一条。7 过时,失去作用:~文字。8 极,甚:乐~人。

ér

古同“尔”,代词,你或你的:“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连词(a.表平列,如“多而杂”。b.表相承,如“取而代之”。c.表递进,如“而且”。d.表转折,如“似是而非”。e.连接肯定和否定表互为补充,如“浓而不烈”。f.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如“侃侃而谈”。g.插在主语谓语中间表假设,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表(从……到……):从上而下。

1 回去,返:反~。往~。2 回答,回报:~命。~信。~仇。3 还原,使如前:~旧。~婚。~职。光~。~辟。4 副词,又,再:死灰~燃。一去不~返。5 重复,重叠:~习。~诊。~审。~现。~议。6 许多的,不是单一的:重(chóng)~。繁~。~杂。~姓。

sū,sù

1 植物名(“紫苏”或“白苏”的种子,称“苏子”)。2 指须头下垂物:流~。3 昏迷中醒过来:~生。~醒。死而复~。4 缓解,解除:以~其困。5 特指“江苏省”、“苏州市”:~剧。~绣(苏州的刺绣)。6 前“苏联”的简称。中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曾把当时的工农民主政权组织称为“苏维埃”;把当时的根据地称为“苏区”。7 姓。8 见“ 噜 ”字“噜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