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读百遍,其意自见的拼音、解释、组词
书读百遍,其意自见的简介:
shū dú bǎi biàn,qí yì zì xiàn
见:显露。指书读的次数多了,其意思就自然显露出来了。
见:显露。指书读的次数多了,其意思就自然显露出来了。
- AI解释
《书读百遍,其意自见》是一句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格言,强调了读书的重要性以及反复阅读对理解和领悟文章深意的关键作用。这句话的意思是:只要反复地、有耐心地阅读一本书或一篇文章,通过多角度、多层次的理解和思考,书中真正的含义和价值就会逐渐显现出来。
详细解释: - 书读百遍:指读书的次数很多,不仅仅是读一遍两遍那么简单。 - 其意自见:“其”指的是书中的内容,“自见”意味着自己会发现或理解。这句话强调的是通过多次阅读可以深入理解和掌握书籍的内容和含义。
这句话鼓励人们在学习过程中持之以恒、耐心细致地对待每一本书,不要因为一开始难以理解就放弃,往往在反复的研读中,能够获得更深刻的认识与体会。
造句示例: 1. 学习一门语言要多读多练,书读百遍,其意自见,只有通过不断的阅读和实践才能真正掌握其中的精髓。 2. 小明对《红楼梦》不感兴趣,但在父母的鼓励下反复阅读了几遍后,他逐渐发现了书中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邃的人生哲理。 3. 为了深入理解复杂的理论知识,王教授常常要求学生多读几遍重要的文献资料,书读百遍,其意自见,这样才能真正掌握知识的核心要义。 4. 在准备演讲时,张老师建议大家将相关材料反复阅读几遍,这样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消化内容,使自己的表达更加流畅自然——这正是“书读百遍,其意自见”的体现。 5. 为了更好地理解复杂的古文著作,《诗经》就是最好的例子,同学们应该多花时间去细细品味,通过反复的诵读与思考,书中深邃的意境和思想内涵才会逐渐显现出来。
分词解释
书
shū
1 成本的著作:~籍。~刊。~稿。~香。~卷气(指在说话、作文、写字、画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读书人的风格)。~生气(指读书人脱离实际的习气)。2 信:~信。~札。~简。~函。3 文件:证~。说明~。4 写字或写的字:~法。~写。~桌。~案。~画。5 写文章:大~特~。罄竹难~。6 字体:草~。隶~。楷~。7 古书名,《尚书》的简称(亦称“书经”)。8 某些曲艺形式的通称:说~。听~。
读
dú,dòu
1 依照文字念:~数。~经。~书。宣~。朗~。范~。2 看书,阅览:阅~。速~。默~。~者。3 求学:走~。4 字的念法:~音。~破。
百
bǎi
1 数名,十个十(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佰”代):~步穿杨。~儿八十。~分比。2 喻很多:~草。~货。~姓(人民)。~般。~炼成钢。~无聊赖。~废俱兴(xīng )。
遍
biàn
1 全面,到处:~历(周游)。~布。~及。~野。普~。2 量词,次,回:看了三~。
其
qí,jī
1 第三人物代词,相当于“他(她)”、“他们(她们)”、“它(它们)”;“他(她)的”、“他们(她们)的”、“它(们)的”:各得~所。莫名~妙。三缄~口。独行~是。自食~果。2 指示代词,相当于“那”、“那个”、“那些”:~他。~余。~次。文如~人。名副~实。言过~实。3 那里面的:~中。只知~一,不知~二。4 连词,相当于“如果”、“假使”:“~如是,熟能御之?”5 助词,表示揣测、反诘、命令、劝勉:“~如土石何?”6 词尾,在副词后:极~快乐。大概~。
意
yì
1 心思:~思。~见。~义。~味。~念。~志(为了达到既定目的而自觉努力的心理状态)。注~。同~。~在笔先。~在言外。2 心愿,愿望:~愿。愿~。~向。~图。~皆。好~。“醉翁之~不在酒”。3 人或事物流露的情态:春~。诗~。惬~。情~。~境。4 料想,猜想:~料。~想。~外。
自
zì
1 本人,己身:~己。~家。~身。~白。~满。~诩。~馁。~重(zhòng )。~尊。~谦。~觉(jué )。~疚。~学。~圆其说。~惭形秽。~强不息。2 从,由:~从。~古以来。3 当然:~然。~不待言。~生~灭。放任~流。4 假如:~非圣人,外宁必有内忧。
见
jiàn,xiàn
1 看到:看~。罕~。~微知著。~义勇为。~异思迁。2 接触,遇到:怕~风。~习。3 看得出,显得出:~效。相形~绌。4 (文字等)出现在某处,可参考:~上。~下。5 会晤:会~。接~。6 对事物观察、认识、理解:~解。~地(见解)。~仁~智(指对同一问题各人从不同角度持不同看法)。7 助词,表示被动或对我如何:~外。~教。~谅(原谅我)。~笑(被讥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