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不得辞的拼音、解释、组词
义不得辞的简介:
义:道义;得:得到;辞:推托。道义上不允许推辞。
- 成语典
- AI解释
1. 义参「义不容辞」。见「义不容辞」条。
2. 此处所列为「义不容辞」之典源,提供参考。 唐.岑文本〈唐故特进尚书右仆射上柱国虞恭公温公碑〉(据《唐文拾遗.卷一五》引)夫显微阐幽1>,义不容辞。功高德盛,资篆籀2>之铺扬;声飞实腾,载金石以不朽,是以定献忠穆,汉室之良佐也。 〔注解〕 (1) 显微阐幽:显示细微的事物,说明隐微的道理,使之显见著明。 (2) 篆籀:篆文和籀文,此处借指文字。
3. 此处所列为「义不容辞」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义不容辞」的意思就是说道义上不容许推辞。这句成语常用在对需要自己出力协助的事情,因道义责任,不容自己推卸的情况。比较早的文献资料,见于唐代岑文本所撰的〈唐故特进尚书右仆射上柱国虞恭公温公碑〉,碑文中有「夫显微阐幽,义不容辞」两句,意思是说彰显隐微的功德,是作者在道义上不容推卸的事。在《三国演义.第五八回》中提到曹操集结三十万大军南下报赤壁之仇,孙权召请诸将来商议对策,其中张昭建议派鲁肃前去荆州找刘备合作,因为「子敬有恩于玄德,其言必从;且玄德既为东吴之婿,亦义不容辞」。原来刘备当时和东吴的许多事,多亏鲁肃(子敬)从中穿梭帮忙,加上因为周瑜弄巧成拙,让刘备娶了孙权的妹妹。本来孙刘两家各怀鬼胎,这下结了亲家,对协力抵抗曹操大军这件事上,在道义上,应该不会推卸,所以说是「义不容辞」。
词语详解
《义不得辞》
- 词义解析:该成语意指根据道义或原则,某事不得不做,无法推脱。
-
出处:“义不得辞”这个表达虽不是固定成语,但其意思可以从《礼记·曲礼上》中的“无辞以谢之”句意引申而来。此语强调的是行为基于道德准则或情理上的必要性。
-
使用场景:常用于描述在某种情况下,某人出于道义、责任或其他重大原因不得不履行某项义务,即使个人意愿可能并不完全一致。
造句
- 在危难之际,他决定踏上前线,因为“义不得辞”,他是部队中的一员,有责任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安全。
- 作为社区的负责人,在台风来临前,她必须组织居民撤离,“义不得辞”地尽了她的职责。
- 虽然这份工作非常辛苦,但鉴于它是为慈善机构筹集善款的项目,他还是决定接受任务,“义不得辞”地履行了这份责任。
- 在这次紧急救援中,医生们“义不得辞”,放弃了休息时间,投入到了紧张的工作之中。
- 作为志愿者,她必须参与社区的清洁活动,“义不得辞”地帮助改善社区环境。
以上句子展示了在不同场景下使用“义不得辞”的方式及其含义。
分词解释
yì
1 公正合宜的道理或举动:正~。~不容辞。~无反顾。仗~直言。2 合乎正义或公益的:~举。~务。~愤。~演。见~勇为。3 情谊:~气。恩~。~重如山。4 意思,人对事物认识到的内容:意~。含~。释~。微言大~。5 指认为亲属的:~父。6 人工制造的(人体的部分):~齿。~肢。7 姓。bù,fǒu
1 副词。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去。~多。~法。~料。~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学无术。~速之客。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我不知道。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dé,děi,de
1 获取,接受:~到。~失。~益。~空(kòng)。~便。~力。~济。心~。2 适合:~劲。~当(dàng )。~法。~体。3 满意:~意。扬扬自~。4 完成,实现:饭~了。~逞。~志(多指满足名利的欲望)。5 可以,许可:不~随地吐痰。6 口语词(①表禁止,如“~了,别说了”;②表同意,如“~,就这么办”)。cí
1 告别:告~。~诀。~行。~世。~别。2 不接受,请求离去:~职。~呈。3 躲避,推托:不~辛苦。~让。~谢。推~。4 解雇:~退。5 同“ 词 ”。6 优美的语言:~藻。修~。7 讲话;告诉:“请~于军”。8 文体的一种:~赋。陶渊明《归去来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