沾沾自喜的拼音、解释、组词

沾沾自喜的简介:

zhān zhān zì xǐ
形容自以为不错而得意的样子。

  • 成语典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形容自得自满的样子。语出《史记.卷一○七.魏其武安侯列传》。△「自鸣得意」

2. 《史记.卷一○七.魏其武安侯列传》孝景四年,立栗太子,使魏其侯为太子傅。孝景七年,栗太子废,魏其数争不能得。魏其谢病,屏居蓝田南山之下数月,诸宾客辩士说之,莫能来。梁人高遂乃说魏其曰:「能富贵将军者,上也;能亲将军者,太后也。今将军傅太子,太子废而不能争;争不能得,又弗能死。自引谢病,拥赵女,屏闲处而不朝。相提而论,是自明扬主上之过。有如两宫螫将军,则妻子毋类矣。」魏其侯然之,乃遂起,朝请如故。桃侯免相,窦太后数言魏其侯。孝景帝曰:「太后岂以为臣有爱,不相魏其1>?魏其者,沾沾2>自喜耳,多易3>。难以为相,持重。」遂不用,用建陵侯卫绾为丞相。 〔注解〕 (1) 魏其:窦婴封号。窦婴(?∼西元前131),字王孙,西汉观津人。文帝窦后之姪。武帝时为丞相,尊崇儒术。七国之乱,被景帝封为大将军,乱平,以功封魏其侯,后为营救灌夫,触怒景帝后,弃市而死。 (2) 沾沾:自得的样子。 (3) 多易:轻率。

3. 据《史记.卷一○七.魏其武安侯列传》载,窦婴是汉景帝的母亲窦太后的堂侄,他喜欢结交四方贤人,在汉景帝初年时担任詹事的官。有一天,他陪著景帝和景帝的弟弟梁孝王喝酒,景帝酒喝多了,糊里糊涂地说:「如果我死了,就把王位让给我弟弟继承。」窦婴认为汉朝的制度是传子不传弟,于是表示反对,因此,触怒了窦太后,把他除籍,不准他朝见。后来,吴王濞和楚王戊起兵造反,时局很危急,景帝在宗室以及诸窦姓外戚中找不到能用的人,只好请窦婴出来当大将军,把吴、楚乱事敉平。之后窦婴受到重用,被封为魏其侯。后来窦婴当了太子栗的老师,景帝七年,太子栗被废,窦婴虽然极力谏争,但不被采纳,于是就称病辞官。许多宾客辩士游说他,他就是不出来。后来好不容易听从梁人高遂的说词,才又再出来做官。过了一段时间,宰相桃侯辞官,窦太后想请窦婴来继任,但景帝不赞成,并且说:「窦婴这个人过于自满,总是沾沾自喜,且行事轻率,不是能重用的人。」于是没有起用他作宰相。后来「沾沾自喜」演变为成语,就用来形容自得自满的样子。

1. 自以为完美而得意的样子。【例】得到高分不必沾沾自喜,谦虚才能更进步。

1. 自以为得意而满足。《史记.卷一○七.魏其武安侯传》:「太后岂以为臣有爱,不相魏其?魏其者,沾沾自喜耳。」《聊斋志异.卷四.辛十四娘》:「会提学试,公子第一,生第二。公子沾沾自喜,走伻来邀生饮。」也作「沾沾自满」、「沾沾自足」。

沾沾自喜》是一个汉语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人因为一点小成绩或成功而自我满足、得意忘形的样子。这个成语中的“沾沾”是形容过分自信和得意,带有贬义;“自喜”则是指自己感到满意。

详细解释:

  • 结构:此成语为联合式。
  • 用法:多用于描述那些小有成就就沾沾自喜的人,表达对他人的讽刺或批评。
  • 情感色彩:带有明显的负面评价色彩。
  • 语体色彩:属于书面语,较为正式。

造句:

  1. 小明这次考试得了满分,回家后便沾沾自喜地向家人炫耀。
  2. 别看他拿了奖状就沾沾自喜的,我们还有更多的事情要做呢。
  3. 她在比赛中赢了一局棋,顿时显得有些沾沾自喜起来。
  4. 他虽然获得了小成绩,但不要因此沾沾自喜,要继续努力。
  5. 虽然这次比赛获得了胜利,但他却沾沾自喜,没有看到对手的优点。

以上造句中,“沾沾自喜”都用来描述因为取得了一点点成就而显得过于得意的人。在使用时可根据具体情境选择合适的语境和语气。

分词解释

zhān,diàn,tiān

1 浸湿:~衣。~润(沾湿浸润,喻沾得利益)。2 因接触而附着(zhuó )上:~水。~手。~污。3 染上:~染。4 指因凭借关系而得到:~光。~包。

1 本人,己身:~己。~家。~身。~白。~满。~诩。~馁。~重(zhòng )。~尊。~谦。~觉(jué )。~疚。~学。~圆其说。~惭形秽。~强不息。2 从,由:~从。~古以来。3 当然:~然。~不待言。~生~灭。放任~流。4 假如:~非圣人,外宁必有内忧。

1 高兴,快乐:欢~。~悦。~讯。~剧。~气。~色。~幸。~乐(lè ㄌㄜˋ)。~洋洋。欢天~地。欣~若狂。2 可庆贺的,特指关于结婚的:~事。~酒。~糖。~蛋。~联。~幛。~雨。~报。~庆。贺~。报~。3 妇女怀孕:害~。她有~了。4 爱好:~爱。~好(好)。~欢。好(hào ㄏㄠˋ)大~功(热衷于做大事,立大功,现常用以形容浮夸的作风)。5 适于:~光植物。海带~荤。6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