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然自若的拼音、解释、组词
泰然自若的简介:
tài rán zì ruò
自若:象平常一样。不以为意,神情如常。形容在紧急情况下沉着镇定,不慌不乱。
自若:象平常一样。不以为意,神情如常。形容在紧急情况下沉着镇定,不慌不乱。
- 成语典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形容遇到紧急或危难的情况时,仍能沉著镇定而不惊惶失措。金史˙卷八十二˙颜盏门都传:有敌忽来,虽矢石至前,泰然自若,迺号令士卒如平时,由是人益安附,而功易成焉。
1. 形容遇到紧急或危难的情况时,仍能沉著镇定而不惊惶失措。【例】火灾发生时,他泰然自若带著同事们逃生。
1. 形容遇到紧急或危难的情况时,仍能沉著镇定而不惊惶失措。《金史.卷八二.颜盏门都传》:「有敌忽来,虽矢石至前,泰然自若,迺号令士卒如平时,由是人益安附,而功易成焉。」
《泰然自若》这个成语出自古代汉语,用来形容人在面对困境、危急情况或突如其来的变化时,能够保持镇定和从容不迫的态度。这个词体现了人们在压力面前展现出的强大心理素质和良好的应对能力。
详细解释:
- 泰然:指安详、平静。
- 自若:意为如常、不变。
综合起来,“泰然自若”形象地表达了一个人即使面临困境或者出乎意料的情况,也能保持内心的平和与行为的冷静,不慌张、不惊恐,能够从容应对。
造句:
- 在公司的财务危机到来之际,他依然能够泰然自若,制定应急计划。
- 面对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受灾群众表现得十分泰然自若。
- 尽管外面的天气恶劣,他们依然可以泰然自若地进行户外运动。
- 无论发生什么事情,她都能保持镇定和冷静,真不愧是一个能泰然自若的人。
- 在处理突发事件时,他始终保持泰然自若的态度,最终找到了妥善解决的办法。
分词解释
泰
tài
1 平安,安定:~适(幽闲安适)。~安。~然处之。2 佳,美好:~运。否(pǐ)极~来。3 极:~西(旧指欧洲)。4 骄纵,傲慢:~侈(骄纵奢侈)。骄~。5 通:天地交~。
然
rán
1 对,是:~否。不~。不以为~。2 以为对,答应,信守:~纳(以为对而采纳)。~诺(许诺,信守诺言)。3 这样,如此:当~。~后。~则。4 表示一种语气(①表决定,犹焉,如“寡人愿有言~”;②表比拟,犹言一般,如“如见其肺肝~”)。5 用于词尾,表示状态:显~。忽~。飘飘~。6 同“ 燃 ”。
自
zì
1 本人,己身:~己。~家。~身。~白。~满。~诩。~馁。~重(zhòng )。~尊。~谦。~觉(jué )。~疚。~学。~圆其说。~惭形秽。~强不息。2 从,由:~从。~古以来。3 当然:~然。~不待言。~生~灭。放任~流。4 假如:~非圣人,外宁必有内忧。
若
ruò,rě
1 如果,假如:~果。倘~。假~。天~有情天亦老。2 如,像:年相~。安之~素。旁~无人。置~罔闻。门庭~市。3 你,汝:~辈。“更~役,复~赋,则何如?”4 约计:~干(gān )。~许。5 此,如此:“以~所为,求~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6 顺从:“曾孙是~。”7 指“海若”(古代神话中的海神):“望洋向~而叹。”8 指“若木”(古代神话中的树名)。9 指“杜若”(古书上说的一种香草):“沐兰泽,含~芳”。~英(“杜若”的花)。10 文言句首助词,常与“夫”合用:“~夫阴雨霏霏,连月不开。”11 用在形容词或副词后,表示事物的状态:“桑之未落,其叶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