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的拼音、解释、组词
南明的简介:
nán/nā míng
1.明亡后南京的福王弘光﹑福州的唐王隆武﹑绍兴的鲁王﹑广州的唐王绍武﹑肇庆的桂王永历和川鄂边界的韩王定武先后在南部诸省建立的政权,历史上统称"南明"。清钱绮有《南明书》三十六卷。
1.明亡后南京的福王弘光﹑福州的唐王隆武﹑绍兴的鲁王﹑广州的唐王绍武﹑肇庆的桂王永历和川鄂边界的韩王定武先后在南部诸省建立的政权,历史上统称"南明"。清钱绮有《南明书》三十六卷。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明亡后,其残余力量南移,先后在中国南方建立的政权。其间历经福、鲁、唐、桂诸王,及郑氏三代经营台湾,至清圣祖康熙二十二年(西元1683)灭郑为止,这一段奉明为正朔的历史,史称为「南明」。
2. 河川名。在大陆地区贵州省,下游注入乌江。
3. 山名。在大陆地区浙江省新昌县南。一名石城山。
《南明》这个词主要出现在中国历史中,指的是明朝在1644年清朝建立之后短暂存在的两个政权——弘光政权和鲁王监国时期。这两个政权分别被称为“南明”,以区别于之前由崇祯皇帝建立的北明(即大顺军推翻明朝后的残存势力)。《南明》这个词还被用于描述这一历史阶段的社会、文化特征,以及在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中。
详细解释
- 时间背景:《南明》主要指1644年至1662年这段时间,这是明清交替时期的一个特殊历史阶段。
- 历史意义:这个时期虽然短暂,但对中国历史的延续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它不仅是旧朝代残存势力的努力,也是新政治秩序建立前的一段过渡期。
- 文化特征: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艺术创作等都反映了作者对于故国的怀念和对新生政权的复杂情感。
造句
- 南明时期的一些诗人通过对历史的回顾表达了深深的哀伤之情。
- 在南明的政权之下,虽然形式上保留了明朝的文化传统,但实际上已经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 学者们研究《南明》时期的文献资料,希望能够更全面地了解这一特殊历史阶段。
- 南明是一个多事之秋,许多政治、军事斗争在此时期达到高潮。
- 通过艺术作品,人们能够更好地体会南明时期人们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状态。
分词解释
南
nán,nā
1 方向,早晨面对太阳,右手的一边,与“北”相对:~北。~方。~面。~国(指中国南部)。~陲(南部边疆)。~极。~半球。2 姓。
明
míng
1 亮,与“暗”相对:~亮。~媚。~净。~鉴(➊明镜;➋指可为借鉴的明显的前例;➌明察)。~灭。~眸。~艳。~星。~珠暗投(喻怀才不遇或好人失足参加坏团伙,亦泛指珍贵的东西得不到赏识)。2 清楚:~白。~显。~晰。~了。~确。~朗。3 懂得,了解:~哲保身。不~事理。深~大义。4 公开,不隐蔽:~说。~讲。~处。5 能够看清事物:~察秋毫。耳聪目~。眼~手快。6 睿智:英~。贤~。~君。7 视觉,眼力:失~。8 神灵,泛指祭神供神之物:~器(殉葬用的器物,亦作“冥器”)。9 次(专指日或年):~日。~年。10 中国朝代名:~代。11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