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桐的拼音、解释、组词
剪桐的简介:
jiǎn tóng
1.《吕氏春秋.重言》:"成王与唐叔虞燕居,援梧叶以为珪,而授唐叔虞曰:'余以此封女。'叔虞喜,以告周公。周公以请曰:'天子其封虞邪?'成王曰:'余一人与虞戏也。'周公对曰:'臣闻之,天子无戏言。天子言则史书之,工诵之,士称之。'于是遂封叔虞于晋。"后因以"剪桐"为分封的典实。
1.《吕氏春秋.重言》:"成王与唐叔虞燕居,援梧叶以为珪,而授唐叔虞曰:'余以此封女。'叔虞喜,以告周公。周公以请曰:'天子其封虞邪?'成王曰:'余一人与虞戏也。'周公对曰:'臣闻之,天子无戏言。天子言则史书之,工诵之,士称之。'于是遂封叔虞于晋。"后因以"剪桐"为分封的典实。
- AI解释
关于“剪桐”的记载主要出自中国古代史籍,它来源于一个典故。据《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和《史记·鲁世家》等文献记载,“剪桐”之典与周文王分封其子姬叔于管国之事相关。具体故事是这样的:周文王在位时,为了确定继承人,在宫中用一块桐叶剪成两个圭形物给长子和次子,让两人抽签决定谁将得到周王朝的承继权。姬叔(后来的周武王)获得了那片桐叶,最终成为了周朝的继承者。
从这个典故可以看出,“剪桐”在这里不仅是一个具体的动作,还象征着权力传承或分封之事。下面给出5个包含“剪桐”的造句:
- 古代君主为了决定继承人的问题会采用类似“剪桐”的方式。
- 周文王的“剪桐”之举体现了古代宗法制度中承袭权的确定过程。
- 通过“剪桐”这种形式,周文王让权力传承变得公开透明,避免了兄弟之间的争斗。
- 在许多历史故事和小说中,“剪桐”被用来象征重要的分封、继承或权力转移事件。
- 这个典故提醒我们,在处理家族事务时,可以借鉴“剪桐”的方法来确保公正与和谐。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的解释是基于史料记载的解读,而“剪桐”作为词语本身在现代汉语中使用并不普遍。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