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就之分的拼音、解释、组词

去就之分的简介:

qù jiù zhī fēn
去就;进退或取舍。分:分寸。引申为应持的态度。比喻进取、取舍的分寸。亦作“去就之际”。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取舍或进退间的分际。汉书˙卷六十六˙杨敞传:漂然皆有节概,知去就之分。

1. 取舍或进退间的分际。《汉书.卷六十六.杨敞传》:「漂然皆有节概,知去就之分。」

词语详解

去就之分:出自《汉书·杨雄传》,原意是形容个人在面对困境和选择时的态度,具体指个体在面临不同情境下做出的选择。这个词可以理解为在各种环境中,个人或群体依据不同的情况作出的进退、取舍的行为方式。

  • :表示离开,放弃某项事物或某种状态。
  • :表示接近,参与某项事物或某种状态。
  • 之分:指这种选择上的差异和界限。因此,“去就之分”可以理解为根据环境和个人情况作出的取舍、进退的选择。

造句

  1. 在这次突如其来的疫情中,许多医护人员选择了去就之分——他们放弃了与家人团聚的机会,勇敢地奔赴抗疫前线。
  2. 当公司面临危机时,领导们必须权衡利弊进行去就之分,以确保公司的长远发展。
  3. 杨雄在《汉书》中的故事告诉我们,面对诱惑和责任时,每个人都要做出自己的去就之分
  4. 王教授在学术研究和商业合作之间做出了去就之分,选择了前者,坚持了纯粹的学术追求。
  5. 在国家需要的时候,他毫不犹豫地去了最危险的地方,这是对“去就之分”最好的诠释。

通过上述造句可以看出,“去就之分”这个词不仅包含了个人的选择与决策过程,也反映了在不同情境下人们所表现出来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

分词解释

1 离开所在的地方到别处;由自己一方到另一方,与“来”相对:~处。~路。~国。2 距离,差别:相~不远。3 已过的,特指刚过去的一年:~年。~冬今春。4 除掉,减掉:~掉。~皮。~势(①阉割;②动作或事情终了时的气势)。5 扮演戏曲中的角色:他~男主角。6 用在动词后,表示趋向:上~。进~。7 用在动词后,表示持续:信步走~。8 汉语四声之一:~声(①古汉语四声的第三声;②普通话字调中的第四声)。

jiù

1 凑近,靠近:避难~易。~着灯看书。2 到,从事,开始进入:~位。~业。~寝。~任。~绪。~医。高~。3 依照现有情况或趁着当前的便利,顺便:~近。~便。~事论事。

zh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5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7 往,到:“吾欲~南海”。

fēn,fèn

1 区划开:~开。划~。~野(划分的范围)。~界。~明。条~缕析。~解。2 由整体中取出或产生出一部分:~发。~忧。~心劳神。3 由机构内独立出的部分:~会。~行(háng )。4 散,离:~裂。~离。~别。~崩离析。~门别类。5 辨别:区~。~析。6 区划而成的部分:二~之一。7 一半:人生百年,昼夜各~。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