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文的拼音、解释、组词
修文的简介:
xiū wén
1.采取措施加强文治,主要指修治典章制度,提倡礼乐教化等。 2.旧以"修文郎"称阴曹掌著作之官,故以"修文"指文人之死。
1.采取措施加强文治,主要指修治典章制度,提倡礼乐教化等。 2.旧以"修文郎"称阴曹掌著作之官,故以"修文"指文人之死。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修明文教。《书经.武成》:「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五代史平话.梁史.卷上》:「为见而今世界不是修文时节,小生赴选长安,取的三名,不是权势子弟,则是豪富儿郎。」2 县名。位于贵州省贵阳县西北,县有龙场驿,明王守仁曾谪居于此。
词语“修文”的解释
修文,这个词在古代中国多用于描述一种文化、教育或政治活动的状态。它通常指的是国家通过改善和提升文化教育来增强国力或者社会治理的一种方式。“修文”这个词语中的“修”有修理、治理的意思,“文”则涉及文化和文学层面的内容。
历史背景: - 在中国古代,统治者常常会强调“修文”,即通过对文化的重视来实现治国安邦的目的。这不仅包括了对文人的扶持和文教的推广,也往往伴随着一些实际的政治举措,比如设立学校、奖励文章等。
造句
-
从上到下的努力都指向了一个目标:修文强政,通过提升国民的文化素养来增强国家实力。
-
古代帝王在位期间通常会进行“修文”活动,这不仅是为了文化的繁荣,也是为了更好地治理国家。
-
这次会议的主题是讨论如何进一步推进“修文”工作,提高民众的文化水平。
-
自从政府启动了“修文”计划以来,各地的学校和图书馆都变得更加活跃,文化氛围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
他坚信,“修文”的真正价值在于它能够促进社会整体素质的提升,进而推动整个国家的进步与发展。
分词解释
修
xiū
1 装饰,使完美:~饰。~辞。装~。2 整治,恢复完美:~复。~治。~缮(修理)。~浚(修理疏通)。~好。~明(古代指政治清明)。3 剪或削:~剪。4 兴建,建造:~建。~筑。5 编纂,撰写:~书。~史。~纂。6 (学问,品行方面)钻研、学习、锻炼:~学。~业。~养。7 长(cháng ),高:~长。8 信奉宗教的人虔诚地学习教义,并付诸行动:~行。~女。9 姓。
文
wén
1 事物错综所造成的纹理或形象:灿若~锦。2 刺画花纹:~身。3 记录语言的符号:~字。~盲。以~害辞。4 用文字记下来以及与之有关的:~凭。~艺。~体。~典。~苑。~献(指有历史价值和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采( ① 文辞、文艺方面的才华; ② 错杂艳丽的色彩)。5 人类劳动成果的总结:~化。~物。6 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水~。7 旧时指礼节仪式:虚~。繁~缛节(过多的礼节仪式)。8 文华辞采,与“质”、“情”相对:~质彬彬。9 温和:~火。~静。~雅。10 指非军事的:~职。~治武功(指礼乐教化和军事功绩)。11 指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言。~白间杂。12 专指社会科学:~科。13 掩饰:~过饰非。14 量词,指旧时小铜钱:一~不名。15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