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口铄金的拼音、解释、组词

众口铄金的简介:

zhòng kǒu shuò jīn
铄:熔化。形容舆论力量大,连金属都能熔化。比喻众口一词可以混淆是非。

  • AI解释

《众口铄金》这个成语出自于《战国策·齐策一》,原文是“三人成虎,众口铄金”。这里的“众口铄金”意思是说,如果很多人一致认为某件事是真的或者有理,那么这种舆论的力量就可以达到令人信服的程度,甚至可以改变人们的看法和行为。它强调了社会舆论和公众意见对个人乃至整个社会的影响。

为了帮助理解这个成语的应用场景,这里提供5个例句:

  1. 那个谣言之所以能够迅速传播开来并影响到很多人,就是由于“众口铄金”的力量。
  2. 在网络时代,一条错误的信息一旦被广泛转发,就可能形成巨大的舆论压力,“众口铄金”效应使得真相不易被发现。
  3. 有时候,即使证据确凿,但因为大多数人都认为某件事是假的,“众口铄金”作用下也有可能产生误导性的结论。
  4. 企业公关部门需要时刻警惕“众口铄金”的力量,避免负面信息蔓延造成品牌损害。
  5. 社会治理中要注意引导正确的舆论导向,防止“三人成虎、众口铄金”现象的发生。

这些例子展示了在不同情景下“众口铄金”成语的应用及其背后的深刻含义。

分词解释

zhòng

1 许多:与“寡”相对:~人。~多。~矢之的。芸芸~生。2 许多人:大~。群~。民~。~口铄金。~目睽睽。~叛亲离。~擎易举。

kǒu

1 人和动物吃东西和发声的器官(亦称“嘴”):~腔。~才。~齿。~若悬河。2 容器通外面的地方:瓶子~。3 出入通过的地方:门~。港~。4 特指中国长城的某些关口(多用作地名):古北~。喜峰~。5 破裂的地方:~子。

jīn

1 一种化学元素,符号Au,原子序数79,黄赤色,质软:黄~。~子。~笔。2 金一类的,具有光泽、延展性,容易传热和导电的固体的通称(汞除外)。:~属。五~(旧指金银铜铁锡)。合~(两种或多种金属混合而成的金属)。~文(铸或刻在商周青铜器上的铭文,旧称“钟鼎文”)。3 钱:现~。基~。挥~如土。4 指兵器或金属制的乐器:~革(兵器甲铠的总称,引申指战争)。~声(a.钲声;b.钟声)。~鼓(锣鼓)。5 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6 喻尊贵、贵重、难得、持久、坚固、有光泽等:~兰(友情深)。~刚(梵语意译,喻牢固、锐利、能摧毁一切)。~瓯(a.盛酒器;b.喻疆土完整)。~城汤池。7 一些动、植物因颜色似金而得名:~鱼。~乌(太阳)。~龟。~丝猴。8 中国朝代名:~代。9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