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胡芦的拼音、解释、组词

提胡芦的简介:

tí/dī/dǐ hú lú
1.见"提壶"。

  • AI解释

实际上,“提胡芦”并不是一个标准的汉语词汇或成语,可能是由于发音相近导致的误读或者是地方方言中的表达。在正式的语言环境中,这个组合并没有明确的含义。不过,从字面上分析,“提”在这里可以理解为“拿着、携带”,而“胡芦(葫芦)”是一种植物的果实,形状多呈纺锤形或卵圆形。

为了更准确地进行理解和使用,让我们假设这是一个比喻或某种情境下的特定表达,并尝试根据这一假设来解释和造句。如果这里“提胡芦”的意思是在某些特定文化或者情境下用来指代某个物品或者是某种行为模式的话,那么我们可以理解为:携带或手持一个葫芦状的物体,或是用一种象征性的手法来描述某个行动、态度等。

造句:

  1. 在那个盛夏时节,他喜欢在田野里提着胡芦,一边走一边唱着歌。
  2. 小明手里提着一只装饰华丽的胡芦,在节日的市集上十分引人注目。
  3. 老张总是喜欢提着一个小小的胡芦壶泡茶,这似乎成了他的习惯。
  4. 他在讲故事时提到提着胡芦的人,暗示了故事中某个特定的角色或情节。
  5. 在这个虚构的故事里,“提胡芦”代表着一种神秘的、充满智慧和力量的形象。

请注意,上述造句是基于对“提胡芦”的理解进行的创作性扩展,并非基于实际存在的词汇。如果这是您误解了一个具体的词或短语,请提供更多的上下文信息以便更准确地帮助您。

分词解释

tí,dī,dǐ

1 垂手拿着有环、柄或绳套的东西:~壶。~灯。~篮。~包。~盒。~纲挈领。2 引领(向上或向前等):~心吊胆。~升。~挈。~携。3 说起,举出:~起。~出。~醒。~倡。~议。~名。~案。~要。4 将犯人从关押之处带出来:~审。~犯人。5 率领,调遣:~兵。6 取出:~取。~货。7 汉字笔形之一,即挑。8 舀取油、酒等液体的一种用具:油~。酒~。9 古代鼓名:“师帅执~”。10 姓。

1 中国古代称北边的或西域的民族:~人。~服。~姬(西域出生的少女)。~越(“胡”在北方;“越”在南方,喻疏远、隔绝)。2 泛指外国或外族的:~椒。~瓜(黄瓜)。~琴。~笳(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管乐器)。3 乱,无道理:~来。~闹。~吹。~言乱语。4 文言疑问词,为什么,何故:~不归?“~取禾三百廛兮?”5 嘴周围和连着鬓角长的须毛:~须。6 古代指兽类颈下垂肉:“狼跋其~。”7 巷、小街道称“胡同(tòng)”(用作巷名时,“同”读轻声不儿化)。8 姓。

1 〔~苇〕多年生草本植物,多生于水边,茎中空,茎可编席,亦可造纸。简称“芦”,如“~花”、“~根”、“~笛”、“~席”、“~荡”;亦简称“苇”,如“~丛”、“~塘”、“~箔”、“~荡”。2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