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折的拼音、解释、组词

经折的简介:

jīng zhē/zhé/shé
1.折叠式的狭长小簿本。旧时多用以记录备忘事宜。 2.又特指记帐的小折子。

  • AI解释

《经折》的详细解释

"经折"一词主要出现在古代,尤其是佛教文化中。它指的是将佛教经典或其他重要文本进行折叠,使之便于携带和存放的一种方式。这种做法起源于东汉时期,后逐渐流行并广泛使用。在形式上,“经折”是一种长条形的纸张或丝绸材质,上面书写了佛经或其他宗教、哲学内容,通过特定的方式将其对折或卷起,方便携带。

"经折"不仅仅指一种装订方式,也反映了一种文化习俗和历史传承。在中国古代的寺庙中,僧侣们会进行“抄经”活动,即手抄佛教经典,并将这些文本按照一定格式折叠保存,以供日常诵读、研究或传播之用。

五个造句

  1. 在古籍修复工作中,师傅小心翼翼地将破损的《金刚经》重新装订成经折形式。
  2. 古代文人墨客常常会亲手制作一些精美的经折作为个人收藏或赠予友人的礼物。
  3. 博物馆内展出的一件明代经折实物引起了参观者浓厚的兴趣,它展示了当时的抄写技术和艺术价值。
  4. 每年的佛诞节期间,寺院里的僧侣们都会用传统方式将新的佛教经典制作成经折形式供信众使用。
  5. 学者在研究古代宗教文献时发现了一本保存完好的经折版本《大般若波罗蜜多经》,这对其学术价值具有重要影响。

以上句子旨在通过具体场景展示“经折”的实际应用和文化意义,同时也反映了这种传统形式在中国历史文化和宗教传承中的重要地位。

分词解释

jīng

1 织布时用梭穿织的竖纱,编织物的纵线,与“纬”相对:~纱。~线。~纶(➊整理过的蚕丝;➋喻政治规划)。2 地理学上指通过南北极与赤道成直角的线(亦作“子午线”):东~。西~。~度。~纬仪。3 作为思想、道德、行为等标准的书,亦称宗教中讲教义的书,或称某一方面事物的专著:诗~。易~。~书。~卷。~文。~义。~传(zhuàn )(儒家经典与注疏的合称)。四书五~。~史子集。黄帝内~。4 治理,管理:~理。~营。~商。~济。~纪。~天纬地。5 通过:~过。~历。~验。~手。~办。~年累月。~久不息。6 禁受:~受。~风雨,见世面。7 常行的,历史不变的:~常。~费。荒诞不~。8 中医指人体内较大的脉络:~脉。~络。9 表示动作的时间而且完成了:已~。曾~。10 缢死,上吊:自~。11 妇女每月一次由阴道排出血液:月~。~血。12 古同“ 京 ”,数目。13 姓。

zhē,zhé,shé

1 翻转,倒腾:~腾。~跟头。~个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