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捉的拼音、解释、组词
守捉的简介:
shǒu zhuō
1.唐制,军队戍守之地,较大者称军,小者称守捉,其下则有城有镇。 2.把守。
1.唐制,军队戍守之地,较大者称军,小者称守捉,其下则有城有镇。 2.把守。
- AI解释
《守捉》是中国古代军事术语,通常指的是边防或地方治安机构。它在唐至宋初这段时间里较为常见,负责边境防御和地方秩序维护。“守”指防守,“捉”即捕捉、擒拿的意思,合起来就是守卫、捕获之意。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它主要作用是防止外敌入侵,镇压内乱,以及维持社会治安。
以下是5个包含《守捉》的造句:
- 唐朝时期,朝廷为了加强对边疆地区的控制,在边防要地设置了许多守捉机构。
- 宋太祖统一后,针对辽国频繁南侵的情况,扩大了边防机构的规模,如增设了一些重要的守捉城寨。
- 在古代小说中,经常描述一些忠诚于国家、勇于赴敌的守捉士兵形象。
- 虽然现在“守捉”一词已经不再使用,但在古代文献和研究历史时,它仍然是一个非常有用的概念。
- 学者们通过对守捉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唐代边防体制及其军事策略。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