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理的拼音、解释、组词

性理的简介:

xìng lǐ
1.谓生命之原理﹑规律。 2.情绪和理智。 3.人性与天理。指宋儒性理之学。

  • AI解释

性理》,这个词在古代哲学和文化中常被提及,它主要指的是“人性之理”或“天理”,是儒家思想中的重要概念之一。在儒学中,“性”通常指人的本性和天赋;而“理”则涉及事物的内在法则、秩序或道理。“性理”的结合,则强调了人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和宇宙间的自然规律。

在中国古代,性理的思想体系由宋明时期的理学家如朱熹等发扬光大。他们认为人性之初是善的,但后天受到各种欲望的干扰,需要通过学习、修养来恢复其本有的善良本质,达到“存天理,灭人欲”的境界。

以下是五个使用“性理”这个词的句子:

  1. 为了使学生更加明白儒家的性理思想,老师在课堂上引用了《大学》中的名言。
  2. 在这个讲求物质享受的时代,有些人渐渐忘记了遵循传统性的理性原则。
  3. 古人云:“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强调的就是每个人天生都接近善良的本质,只是后天习染不同,导致了差异。这种观点在讨论人性时经常提到“性理”的概念。
  4. 宋明时期的儒学思想中,性理是探讨人之本性与道德修养的重要范畴之一。
  5. 现代社会虽然环境不同,但人们仍然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古人所提倡的性理观念。

通过这些句子可以更好地理解“性理”一词在不同语境下的应用和含义。

分词解释

xìng

1 人或事物的本身所具有的能力、作用等:~质。~格。~命(生命)。~能。个~。属~。2 性质,思想、感情等方面的表现:典型~。开放~。指令~。3 男女或雌雄的特质:~别。男~。女~。4 有关生物生殖的:~交。~欲。~爱。~感。~解放。5 表示名词(以及代词、形容词)的类别的语法范畴。

1 物质本身的纹路、层次,客观事物本身的次序:心~。肌~。条~。事~。2 事物的规律,是非得失的标准,根据:~由。~性。~智。~论。~喻。~解。~想。道~。~直气壮。3 自然科学,有时特指“物理学”:~科,数~化。~疗。4 按事物本身的规律或依据一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加工、处置:~财。~事。管~。自~。修~。总~。5 对别人的言行作出反应:~睬。答~。6 古代指狱官、法官。7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