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理衙门的拼音、解释、组词

总理衙门的简介:

zǒng lǐ yá mén
全称“总理各国事务衙门”。1861年初清政府为办理洋务而设立的中央机构。初由恭亲王奕?主持。主要职责是:办理外交事宜,兼管通商、海关、海防、制造、路矿、学校等项事务。实际上成为清政府的“内阁”。1901年改组为外交部。

  • AI解释

总理衙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机构,它是清朝政府在19世纪60年代设立的一个负责外交和洋务事务的部门。该名称于1861年慈禧太后与恭亲王奕䜣共掌政权后开始使用,并于1862年正式设立。总理衙门最初由奕䜣负责,后来成为清廷处理中外关系的核心机构之一。

详细解释

  • 成立背景:清朝末期,随着西方列强的侵略加剧,清政府意识到必须加强对外交事务和现代化建设的关注。
  • 职能范围总理衙门除了管理传统的外交事务外,还涉及与外国签订条约、设立使馆、购买先进技术和设备等新事物。它标志着晚清时期对外交往模式的重大转变。
  • 地位影响:尽管作为半殖民地性质的机构存在争议,但总理衙门在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造句

  1. 在清朝末年,总理衙门成为处理与列强关系的关键部门之一。
  2. 总理衙门最初的任务是接收外国使团和处理贸易相关事宜。
  3. 恭亲王奕䜣曾担任过总理衙门的首任大臣,推动了多项改革措施。
  4. 由于其重要性,总理衙门常被视为清朝政府近代化尝试的一个象征。
  5. 总理衙门的存在反映了当时中国外交政策从传统向现代化转变的过程。

分词解释

zǒng

1 聚合,聚在一起:~之。~数。~体。~结。汇~。2 概括全部,主要的:~纲。~则。3 为首的,最高的:~司令。~裁。~经理。~统。4 束系,束头发:~角(jiǎo )。5 经常,一直:~是这样。6 一定,无论如何:~归。“万紫千红~是春”。

1 物质本身的纹路、层次,客观事物本身的次序:心~。肌~。条~。事~。2 事物的规律,是非得失的标准,根据:~由。~性。~智。~论。~喻。~解。~想。道~。~直气壮。3 自然科学,有时特指“物理学”:~科,数~化。~疗。4 按事物本身的规律或依据一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加工、处置:~财。~事。管~。自~。修~。总~。5 对别人的言行作出反应:~睬。答~。6 古代指狱官、法官。7 姓。

1 旧时官署之称:公~。~门。~参(cān)(官吏到上司衙门,排班参见,禀白公事)。~役。2 唐代皇帝前殿:“元和十五年正月……群臣始朝于宣政~”。3 排列成行的事物:槐~。柳~。

mén

1 建筑物的出入口,又指安装在出入口能开关的装置:~儿。~口。开~见山。2 形状或作用像门的东西:电~。3 途径,诀窍:~径。~道儿。4 旧时指封建家族或家族的一支,现亦指一般的家庭:~第。~风。~婿。长(zhǎng )~长子。5 事物的分类:分~别类。6 宗教的教派或学术思想的派别:教~。~徒。7 量词:一~大炮。8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