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本位制的拼音、解释、组词
银本位制的简介:
yín běn wèi zhì
1.用白银做本位货币的货币制度,通货的基本单位由定量的银规定的货币本位制。
1.用白银做本位货币的货币制度,通货的基本单位由定量的银规定的货币本位制。
- AI解释
《银本位制》是指以白银作为货币的基础,国家根据一定比例将白银铸造为货币(硬币)流通的一种制度。在这一经济体系中,银子的价值决定了货币的价值。这种制度下,银币可以自由铸造和熔化,其价值受到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
详细解释
- 定义:银本位制是一种基于白银价值的货币制度。
- 运行机制:在该体系内,白银被视为货币的基础;金币与银币之间的兑换比率由法律规定或市场决定。理论上,银币可以自由地被铸造成新钱币或是熔化回收成纯银,以适应经济的需求变化。
- 优势与挑战:
- 优点:增加了货币供应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 挑战:受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较大;在实践中难以完全实现自由铸造/熔化的理想状态。
造句
- 历史上,许多国家曾采用银本位制来管理其货币系统,比如19世纪末期英国就实行了这一制度。
- 在探讨全球经济史时,我们需要理解不同国家如何根据自身资源和需求选择不同的本位制,例如某些地区可能倾向于银本位制而另一些则偏好金本位制。
- 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对于白银的需求增加,促使一些国家开始转向或强化银本位制以刺激经济发展。
- 在经济萧条时期,自由铸造规则的缺失导致了对银币需求不足的问题,进而影响到整个货币体系的稳定性和流通效率。
- 许多经济学家指出,在全球化背景下,单一金属为基础的本位制(如纯金或纯银)可能会遭遇更多挑战,因此混合型或多金属本位制成为了一种更可行的选择。
分词解释
银
yín
1 一种金属元素,可以制货币和器皿、电子设备、感光材料、装饰品等:~子。~杯。~牌。2 旧时用银铸成块的一种货币:~币。~锭。~洋。~钱。~圆(亦作“银元”)。~号(规模较大的钱庄)。~行(hāng )。~票。3 像银的颜色:~白。~发(fà)。~河(亦称“天河”、“银汉”)。~样镴枪头(喻表面还不错,实际上不中用,好像颜色如银子的锡镴枪头一样)。4 同“ 垠 ”,边。5 姓。
本
běn
1 草木的根:~草(泛指中药)。无~之木。2 事物的根源,与“末”相对:~末(头尾;始终)。根~(根源;彻底;本质上)。3 草的茎,树的干:草~植物。4 中心的,主要的:~部。~体。5 原来:~来。~领。6 自己这方面的:~国。~身。~位。~分(fèn )。
位
wèi
1 所处的地方:座~。部~。~置(a.所在或所占的地方;b.地位)。~于。2 职务的高低:地~。职~。名~。3 特指君主的地位:即~。篡~。4 一个数中每个数码所占的位置:个~。百~数。5 量词,常用于人,表尊重:诸~。各~。几~客人。6 姓。
制
zhì
1 规定:因地~宜。~定。~式。~宪。2 限定,约束,管束:~止。~裁。专~。~约。抵~。节~。~动。~海权。3 法规,制度:民主集中~。公有~。4 造,作:~造。~做。~品。~图。~革。~版。如法炮(páo )~。5 依照规定的标准做的:~钱(中国明、清两代称本朝的铜钱)。~服。6 古代帝王的命令:~诰。7 古代父母死亡守丧;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