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特伽罗的拼音、解释、组词

补特伽罗的简介:

bǔ tè jiā luó
1.佛教语。意译为人﹑众生﹑数取趣。旧译为"福伽罗"﹑"弗伽罗"﹑"富特伽耶"等。

  • AI解释

补特伽罗》是佛教术语,出自梵文“prthagjana”,在中文中通常翻译为“有情”或“个人”。这个词更多出现在大乘佛教经典及一些现代学者的研究中。它指的不是具体的人名或者生物个体,而是一种存在状态或者说是一类有主观意识和情感的存在者。

在佛教的哲学体系里,“补特伽罗”用来表示具有自我认知能力、感受快乐与痛苦以及进行行为选择等特征的一类生命形式。这一概念强调了个人(或主体)是不断变化的过程,而非固定不变的实体;它还涉及到对“我”的观念分析,进而探讨解脱之道。

以下是使用《补特伽罗》一词的五个造句:

  1. 在佛教修行中,认识到每一个都是补特伽罗,即有情众生,是我们实现慈悲心的第一步。
  2. 禅师说:“观照每一个起心动念的个体,无论是善是恶,皆为补特伽罗。”
  3. 佛陀告诫弟子们要以平等心对待所有补特伽罗,不论是人、天神或是其他有情。
  4. 随着对补特伽罗概念的理解加深,修行者逐渐破除我执,更加接近解脱真谛。
  5. 当我们说“诸行无常”,不仅指外在世界的变化莫测,也适用于补特伽罗自身的状态。

请注意,在不同的佛教经典和语境中,“补特伽罗”可能有更具体或不同的解释。上述内容基于其基本定义进行理解与应用。

分词解释

1 把残破的东西加上材料修理完整:缝~。~葺。亡羊~牢。2 把缺少的东西充实起来或添上:弥~。~充。贴~。~习。滋~。3 益处:不无小~。于事无~。

1 不平常的,超出一般的:~殊。~色。~产。~权。~性。~征。~需。~技。~务。~区。~价。~例。~效。2 单,单一:~为(wèi )。~设。~地。~惠。~辑。~使。~赦。~约。3 只,但:不~如此。“相如度秦王~以诈佯为予赵城,实不可得”。4 三岁的兽,一说四岁的兽:“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悬~兮!”5 公牛,亦用以借指公马和雄性的牲畜。6 配偶,匹配:“不因旧姻,求尔新~”。

luó

1 捕鸟的网:~网。2 张网捕捉:~掘(用网捕麻雀,挖掘老鼠洞找粮食。喻用尽办法筹措款项)。门可~雀(形容门庭冷落)。3 搜集,招致,包括:~捕。~致(招请人才)。网~。包~。~织罪名(虚构罪名,陷害无辜)。4 散布:~列。5 过滤流质或筛细粉末用的器具:绢~。6 用罗筛东西:~面。7 轻软有稀孔的丝织品:~绮。~扇。8 量词,用于商业,一罗合十二打。9 同“ 脶 ”。10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