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子的拼音、解释、组词

秸子的简介:

jiē zǐ
1.方言。秸秆。

  • AI解释

秸子》通常指的是农作物收获后残留下来的茎秆,这些茎秆通常由谷物、豆类等作物产生。在中国北方地区,“秸子”一词较为常用,而在南方则可能使用“秸秆”的说法更为普遍。“秸子”在农业中常被用于沤肥或作为牲畜的饲料。

详细解释

  • 定义:农作物收获后留下的茎秆。
  • 用途
  • 沤肥:经过腐烂发酵后可作为肥料。
  • 动物饲料:可用于喂养牛、羊等家畜。
  • 燃料:在一些地区,焚烧秸秆被用于产生能源或取暖。

造句

  1. 春耕开始前,农民们忙着清理田间的秸子,准备播种。
  2. 秸子经过堆肥处理后,成为了一种优质的农家肥料,大大提高了土壤的有机质含量。
  3. 虽然焚烧秸秆可以快速销毁,但其污染环境的问题不容忽视,所以现在提倡将其作为饲料资源。
  4. 村民们采用新技术将秸子粉碎后与土壤混合,改善了土地质量。
  5. 秸秆的综合利用对于减少环境污染和提高农业效益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以上是“秸子”的解释以及五个使用该词的句子。请注意,“秸子”在不同语境下有时也被称为“秸秆”,两者的含义基本相同。

分词解释

jiē

农作物收割以后的茎:麦~。豆~。秫~。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女。~孙。~嗣。~弟(后辈人,年轻人)。2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瓜~儿。~实。3 动物的卵:鱼~。蚕~。4 幼小的,小的:~鸡。~畜。~城。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弹(dàn )。棋~儿。6 与“母”相对:~金(利息)。~母扣。~音(辅音)。7 对人的称呼:男~。妻~。士~(读书人)。舟~(船夫)。才~。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先秦诸~。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10 用于计时:~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夜(深夜)。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爵。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乱~。胖~。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门。1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