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籍的拼音、解释、组词

租籍的简介:

zū jí
1.租税。

  • AI解释

词语“租籍”在古代汉语中使用较多,主要指的是有关土地或财产租赁、登记和管理方面的记录或簿册。这里可以进行更详细的解释,并提供五个相关的例句。

详细解释

  1. 概念:“租”指的是按照约定的条件收取的地租或者租金,“籍”是书籍、簿册的意思,因此“租籍”通常是指记载土地或财产租赁信息的各种账簿和记录。这种记录不仅是经济活动的一部分,还涉及法律和社会管理。

  2. 用途:在古代社会中,政府对土地和财产权利的管理和征收往往通过详细的租籍来实现。这些记录有助于准确掌握税收来源、维护社会秩序以及进行公平的土地分配等。

  3. 形式与内容:古代“租籍”可能包括田地的数量、质量、位置;租赁合同的具体条款;租金或税款的标准和支付方式等详细信息,还可能涉及租户的姓名、身份等情况。这些记录一般由官府负责编制和保管。

造句

  1. 在唐朝时期,政府为了更好地管理土地租赁事务,开始广泛使用租籍簿进行详细的记载。

  2. 宋代的官员们通过查阅租籍,可以清晰地了解全国各地的土地租赁情况。

  3. 古代农民常常需要向官府缴纳一定的地税,在这种情况下,官府会制作租籍来记录这些信息。

  4. 为了更好地监督土地租赁市场的运作情况,元代政府实施了更加详细的租籍管理制度。

  5. 清朝时期的租籍不仅记录了土地和财产的租赁情况,还详细列明了各种税费的具体缴纳方式。

以上是对“租籍”一词及其用法的一些解释,并提供了相关例句来帮助理解其在古代社会中的应用场景及重要性。

分词解释

1 出代价暂用别人的东西:~房。~用。~借地。2 收取一定的代价,把房屋、土地、器物等借给别人使用:~佃。~价。~让。~赁(a.出租;b.租用)。3 出租所收取的钱或实物:房~。地~。4 田赋:~税。

1 书,书册:古~。书~。经~。典~。2 登记隶属关系的簿册;隶属关系:~贯。户~。国~。学~。3 登记:~没(mò)。~吏民。4 征收:~田。5 〔~~〕❶形容纷扰很大;❷形容名声很大;❸形容纵横交错的样子。6 古代各种捐税的统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