漕引的拼音、解释、组词

漕引的简介:

cáo yǐn
1.犹漕运。

  • AI解释

词语详解

漕引(dào yǐng)是指古代通过水道运输粮食或其他物资,尤其是指由河流或运河向京城或重要地区输送粮食的过程。这一词语最早出现在《汉书》,之后在唐、宋等朝代的文献中也频繁出现。它是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特有的物流运输方式之一,反映了国家对于粮食调拨和储备体系的高度依赖。

  • :指通过河流或者运河进行运输。
  • :指的是将某种物品(如物资或粮食)从一个地方运输到另一个地方。

造句

  1. 唐朝时期,为了保证长安城的粮食供应,朝廷常常组织大规模的漕引活动,通过黄河和运河将江南地区的稻米运往北方。
  2. 在宋朝,由于经济繁荣,漕引不仅限于粮食,还包括各种物资如布匹、盐等,并且建立了专门管理机构以确保漕引效率。
  3. 明代为了应对北部边疆的紧急需求,朝廷常常从南方通过漕引方式调拨大量军粮。
  4. 《水经注》中记载了东晋时期多次大规模的漕引行动,这些行动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
  5. 清朝末年,在太平天国战争期间,由于运河遭到破坏,传统的漕引系统一度中断,导致粮食短缺问题严重。

分词解释

yǐn

1 拉,伸:~力。~颈。~而不发。~吭高歌。2 领,招来:~见。~子。~言。~导。~荐。抛砖~玉。3 拿来做证据、凭据或理由:~文。~用。援~。4 退却:~退。~避。5 旧时长度单位,一引等于十丈。6 古代柩车的绳索:发~(出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