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韵的拼音、解释、组词
走韵的简介:
zǒu yùn
亦作“走韻”。1.谓作诗不合韵律。2.走音,失调。
亦作“走韻”。1.谓作诗不合韵律。2.走音,失调。
- AI解释
《走韵》,在古代汉语中通常指诗词、歌赋等文学作品中的音韵不协调或错乱的现象。具体来说,就是在押韵的诗词里出现某个字的韵脚不符合韵律规则的情况,比如使用了错误的声母、韵腹(韵头)或者韵尾,或者是将不同的韵部错误地拼合在一起,造成语音上的不和谐。
走韵在古汉语中被视为一种修辞失误或写作中的瑕疵。古代文人常通过严格的韵脚检查来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以保持作品的音韵美和整体性。
以下是五个使用“走韵”的造句:
- 这首诗的第三句与前两句走韵了,听起来有点别扭。
- 为了纠正这次会议纪要中的走韵问题,我们需要重新检查所有的句子。
- 在《红楼梦》中的一些诗词里,偶尔能发现作者因为一时疏忽而出现走韵的情况。
- 我们在排练朗诵诗歌时发现了几个走韵的地方,需要加以调整。
- 学习古诗文时要注意识别和纠正走韵的问题,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文学作品。
分词解释
走
zǒu
1 行:~路。~步。2 往来:~亲戚。3 移动:~向(延伸的方向)。~笔(很快地写)。钟表不~了。4 往来运送:~信。~私。5 离去:~开。刚~。出~。6 经过:~账。~内线。~后门。7 透漏出去,超越范围:~气(漏气)。8 失去原样:~形。~样。9 古代指奔跑:~马。不胫而~。10 仆人,“我”的谦辞:牛马~(当牛作马的仆人,如“太史公~~~。”)。
韵
yùn
1 汉语字音中的元音或元音加收尾音,即声母以外的部分,或声母和介音以外的部分,称“韵母”。如“娘”niáng的韵母是iang,其中i是韵头,a是韵腹,ng是韵尾。~文(有韵律节奏的文学体裁,亦指用这种体裁写成的文章,包括诗、词、歌、赋等。区别于“散文”)。押~。~腹(韵母中主要元音)。~脚(韵文句末押韵的字)。~律(诗词中的平仄格式和押韵的规则)。2 和谐而有节奏的:~白。琴~悠扬。3 风度,风致,情趣,意味:风~。气~。~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