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帙的拼音、解释、组词
负帙的简介:
fù zhì
1.亦作"负袟"。亦作"负帙"。 2.背负书籍。谓游学外地,勤奋读书。
1.亦作"负袟"。亦作"负帙"。 2.背负书籍。谓游学外地,勤奋读书。
- AI解释
《负帙》中的“负”是指背着,“帙”是一种古代用来包书或画卷的套子。因此,《负帙》在古代指背着装有书籍或资料的袋子,常用来形容学者或读书人勤于学习、孜孜不倦地携带和阅读书籍的样子。
以下是五个使用《负帙》的造句例子:
- 古代文人的书房中常常可以看到一个书生正专心致志地背着一帙书卷在研读。
- 他每天都会早早起床,背起装满经史子集的大书帙去图书馆。
- 在唐朝时期,许多学者为了更好地研究学问,常常负帙行走在山水之间,边走边学。
- 这个学生虽然年纪轻轻,但他已经负帙遍读了大量典籍,并且能够灵活运用其中的知识。
- 负帙苦读是古代读书人的常态,他们通过这种方式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文化素养。
这些造句反映了“负帙”所蕴含的深厚的文化内涵与精神追求。
分词解释
负
fù
1 驮,背(bèi ):~米。~疚。~重。如释重~。~荆请罪。2 担任:担~。~责。~累(lěi )。~罪。~荷。忍辱~重。身~重任。3 仗恃,依靠:~隅顽抗。自~(自以为了不起)。4 遭受:~伤。~屈。5 具有,享有:久~盛誉。6 欠(钱):~债。7 小于零的(数),与“正”相对:~数。8 指相对的两方面中反的一面,与“正”相对:~电。~极。9 违背,背弃:~心。~约。忘恩~义。10 失败,与“胜”相对:不分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