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沣(1883-1951)的拼音、解释、组词
载沣(1883-1951)的简介:
zài/zǎi fēng (1883-1951)
清末摄政王。满族。爱新觉罗氏。袭封醇亲王。宣统帝父。1908年宣统帝即位,他任摄政王,将军政大权集中于皇族集团。后又成立皇族内阁,激起全国人民的反对。武昌起义后,各省先后宣布独立,他被迫辞职。后寓居天津、东北等地。
清末摄政王。满族。爱新觉罗氏。袭封醇亲王。宣统帝父。1908年宣统帝即位,他任摄政王,将军政大权集中于皇族集团。后又成立皇族内阁,激起全国人民的反对。武昌起义后,各省先后宣布独立,他被迫辞职。后寓居天津、东北等地。
- AI解释
《载沣(1883-1951)》所描述的是中国清朝末期的一位重要政治人物,载沣是清光绪帝的同父异母兄弟,醇亲王奕譞之子。他于宣统二年(1910)被选为摄政王,在其兄光绪皇帝去世后,代行皇权直至辛亥革命爆发、清朝末帝溥仪登基。在摄政期间,载沣尝试推行新政以回应当时社会及国际压力,但成效有限。
详细解释:
- 身份背景:载沣出生于1883年,在清朝的统治阶级中拥有显赫地位。
- 政治角色:因其兄弟光绪帝之死,他暂时代理皇权,为摄政王。在这一时期内,他面对的是日益增长的社会变革压力和外部侵扰。
- 政策尝试:载沣试图通过推行新政来应对挑战,包括改革教育制度、司法体系等,但这些努力未能根本改变清朝的没落趋势。
造句:
- 载沣作为摄政王,在辛亥革命爆发前承担了重要的历史角色。
- 尽管面对众多困难与挑战,载沣仍然坚持推行了一些重要的改革措施。
- 在清朝末期的政治舞台上,载沣是一个不可忽视的人物。
- 他的政策尝试和政治决策对于当时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长远影响。
- 载沣的经历反映了那个动荡时代的特征及其对个人命运的影响。
分词解释
载
zǎi,zài
1 年;岁:千~难逢。三年两~。2 记录;刊登;描绘:记~。连~。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