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险过当的拼音、解释、组词
避险过当的简介:
紧急避险超过必要的限度,造成不应有的危害。即所损害的利益等于甚至大于所保全的利益。避险过当应当负法律责任,但在刑事上应当减轻或免除处罚。
- AI解释
《避险过当》是一个法律术语,主要出现在刑法中。它指的是在紧急避险的情况下,行为人为了保护较大的合法权益而采取措施避免危险,但其措施超过了必要限度,从而给另一方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行为。
详细解释
-
概念来源:避险过当是刑法中关于紧急避险的一个重要子项。法律承认,在特定的紧急情况下,行为人为了保护自己或他人的人身、财产或其他合法权益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可以采取必要的措施。
-
必要性原则:紧急避险必须具备“不得已”的特性,即不存在其他避免危险的方式或者这些方式会比采取紧急避险措施更损害较大利益。
-
限度要求:即便是在紧急情况下为了保护较大的合法权益而采取措施,也不能超过必要的限度。如果行为人所实施的避险手段明显超过了必要范围,并且造成了不应有的损害,则构成避险过当。
-
责任承担:虽然避险者在主观上没有过错,但由于其行为超出了合理限度并导致了不应有损害结果的发生,应当对其造成的超过必要限度的部分承担一定的民事或刑事责任。
造句
-
在一次台风来袭的紧急情况下,某居民为了防止洪水涌入自家房间而将邻居家门窗破坏,事后发现自己所采取的方法过于极端,属于避险过当。
-
驾驶员李某在驾驶过程中突然遇到一个小孩冲入马路边,为避免撞上孩子,他紧急刹车导致后方车辆追尾,这种情况下李某的行为虽然保护了孩子的安全,但对其他司机造成了损失,构成避险过当。
-
王某为了防止自家仓库被抢,在深夜设置陷阱诱使盗贼进入并伤害他们。虽然目的是正当的,但手段过度,伤及他人生命健康权,属于避险过当。
-
张某在夜间巡逻时发现有人企图行窃,为阻止犯罪行为而将犯罪嫌疑人击毙。考虑到嫌疑人并未对张某构成直接人身威胁,张某的行为被认定为避险过当。
-
为了保护自己免受洪水侵袭,李某私自拆除了邻居家的围栏,并使用了其部分土地堆放沙袋。尽管此举有效避免了更大范围的损失,但损害了邻居权益,属于典型的避险过当行为。
请注意,在实际法律判定中,每个案例的具体情况都会被详细考虑,上述解释和造句仅供参考。
分词解释
bì
1 躲,设法躲开:~雨。~暑。~世。~讳。回~。~重就轻。~世绝俗。2 防止:~免。~孕。~嫌。~雷针。xiǎn
1 可能遭受的灾难:危~。风~。冒~。探~。保~。铤而走~。2 可能发生灾难的:~象。~情。~境。~峰。~恶。3 要隘,不易通过的地方:~隘。~厄。~固。天~。4 存心狠毒:~毒。阴~。5 几乎,差一点:~胜。~些。guò,guo,guō
1 从这儿到那儿,从此时到彼时:~江。~账。~程。~渡。~从(交往)。经~。2 经过某种处理方法:~秤。~磅。~目。3 超出:~于。~度(dù)。~甚。~奖(谦辞)。~量(liàng)。~剩。~犹不及。4 重新回忆过去的事情:~电影。5 从头到尾重新审视:把这篇文章再~一~。6 次,回,遍:把文件看了好几~儿。7 错误:~错。记~。dāng,dàng
1 充任,担任:充~。担(dān )~。~之无愧。2 掌管,主持:~家。~权。~政。3 正在那时候或那地方:~时。~代。~初。~今。~即(立即)。~年。~街。~院。4 面对着:~面。~机立断。首~其冲。5 相称,相配:旗鼓相~。~量(liáng)。6 应该:应~。理~。老~益壮。7 抵敌:万夫不~之勇。8 判罪,意为处以相当的刑罚:该~何罪。9 顶端,头:瓦~。10 象声词,金属撞击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