嬉皮士的拼音、解释、组词
嬉皮士的简介:
xī pí shì
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出现的亚文化群体。他们对社会持消极反抗态度,蓄长发,穿奇装异服,吸毒,反对主体文化,主张非暴力行动等。
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出现的亚文化群体。他们对社会持消极反抗态度,蓄长发,穿奇装异服,吸毒,反对主体文化,主张非暴力行动等。
- AI解释
词语《嬉皮士》(Hippie)是指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初期,以美国为代表,在西方国家兴起的一种反传统、追求自由生活方式的社会群体。他们通常以其非传统的着装、和平主义的观点以及反对资本主义消费文化而著称。
详细解释
- 时间背景:嬉皮士运动主要发生在1960年代中期到1970年代初期,但其影响力和文化影响跨越了更长的时间段。
- 主要特征:
- 非传统着装风格,如宽松的衣物、鲜艳的颜色、流苏装饰等。
- 反战主义:反对越南战争和其他冲突中的暴力行为,倡导和平解决争端的方式。
- 社会与文化批判:嬉皮士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消费主义和物质主义持批评态度。
- 自由意识:追求精神自由和个人解放,在音乐、艺术和文化方面有独特见解。
造句
- 尽管嬉皮士时代已经过去了几十年,但其倡导的文化自由和平等理念仍然影响着当代社会。
- 那个年代的青年们穿着鲜艳多彩的衣服,留着长发,成为了一群嬉皮士,他们追求的是一种反叛和自由的生活方式。
- 在1967年的“爱之夏”上,数以千计的嬉皮士聚集在一起庆祝和平与爱,这体现了他们的社会理想和文化主张。
- 威廉·塞林格的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人物霍尔顿对嬉皮士的穿着打扮持有怀疑态度,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分歧。
- 乐队The Beatles(甲壳虫乐队)在1967年的专辑《Sgt. 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中的风格和形象体现了嬉皮士文化的精髓。
通过这些例子,可以看到嬉皮士不仅是一种文化现象,也是一个时代的象征。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