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身许国的拼音、解释、组词
以身许国的简介:
yǐ shēng xǔ guó
许:预先答应给与。把身体献给国家。指宁愿为国家的安危奉献自己的生命。
许:预先答应给与。把身体献给国家。指宁愿为国家的安危奉献自己的生命。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比喻尽忠报国。晋书˙卷五十八˙周处传:既悟其奸萌,札与臣等便以身许国,死而后已,札亦寻取枭夷。亦作以身报国。
1. 比喻尽忠报国。《晋书.卷五八.周处传》:「既悟其奸萌,札与臣等便以身许国,死而后已,札亦寻取枭夷。」也作「以身报国」。
《以身许国》这个词组源自中国古代,表达了一个人为了国家的利益愿意牺牲自己的一切甚至生命的决心和承诺。它体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忠诚以及自我奉献的精神。
详细解释:
- 以身许国:意为将个人的生命、才智乃至所有一切都献给国家。
- 出处:此成语最早出自《新唐书·张巡传》,原文是“巡虽骁勇,然本以儒生起,闻贼荒暴残忍,谓其徒曰:‘吾欲许国矣。’”,后来被广泛用于形容忠贞不渝地为国家贡献一切。
- 情感色彩:积极、高尚。
造句:
- 自古以来,许多英雄豪杰都以身许国,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保护国家的安宁和人民的安全。
- 纪念这位将军不仅是因为他的军事才能,更因为他“以身许国”的崇高精神。
- 在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无数将士“以身许国”,抛头颅洒热血,换来了和平的今天。
- 他的一生都致力于科学研究,最终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无偿提供给国家,真正做到了“以身许国”。
- 这个时代需要更多像他这样的人,“以身许国”,为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些句子通过不同的场景和人物形象地展示了“以身许国”的含义及其在不同历史背景下所体现的价值观。
分词解释
以
yǐ
1 用,拿,把,将:~一当十。~苦为乐。~身作则。~邻为壑。~讹传讹。~往鉴来。2 依然,顺,按照:~时启闭。物~类聚。3 因为:~人废言。勿~善小而不为。不~物喜,不~己悲。4 在,于(指时日):“子厚~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年四十七”。5 目的在于:~待时机。~儆效尤。6 文言连词,与“而”用法相同:梦寐~求。7 用在方位词前,表明时间、方位、方向或数量的界限:~前。~内。8 用在动词后,类似词的后缀:可~。得~。9 古同“已”,已经。10 太,甚:不~急乎?11 及,连及:富~其邻。
身
shēn
1 人、动物的躯体,物体的主要部分:~躯。人~。~材。~段。船~。树~。2 指人的生命或一生:~世。献~。3 亲自,本人:自~。亲~。~教。~体力行。4 统指人的地位、品德:出~。~分(fèn )。~败名裂。5 孕,娠:~孕。6 量词,指整套衣服:做了一~儿新衣服。
许
xǔ,hǔ
1 应允,认可:~可。允~。特~。2 承认其优点:赞~。嘉~。3 预先答应给与:~诺。4 女方接受男方求亲:~配。~嫁。以身相~。5 或者,可能:也~。或~。6 处,地方:何~人。7 表示约略估计的词:几~。少~。8 这样:如~。9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许昌市东。10 姓。
国
guó
1 有土地、人民、主权的政体(古代指诸侯所受封的地域):~家。~土。~体( ➊ 国家的性质; ➋ 国家的体面)。~号。~度(指国家)。~策。~情。~法。~力。~防。~威。~宝(➊ 国家的宝物;➋ 喻对国家有特殊贡献的人)。~格。~魂。~是(国家大计,如“共商~是”)。2 特指中国的:~产。~货。~粹。~乐(yuè ㄩㄝˋ)。~药。3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