仗节的拼音、解释、组词
仗节的简介:
zhàng jié
1.手执符节。古代大臣出使或大将出师,皇帝授予符节,作为凭证及权力的象征。 2.坚守节操。
1.手执符节。古代大臣出使或大将出师,皇帝授予符节,作为凭证及权力的象征。 2.坚守节操。
- AI解释
《仗节》一词在古代汉语中,指的是持节出行或行事,通常意味着持某种象征性权力和使命的符节。这种符节一般是由皇帝颁发给使臣、边将等,用以证明其身份和权力,并赋予一定的职权范围。具体来说:
- “仗”:携带、拿着。
- “节”:古代的一种信物或凭证,通常为竹制或金属制成,有特定的形状和图案,是传达君命、彰显使命的重要标志。
造句
- 苏武在被流放北海牧羊期间,仍持皇帝所赐的旄节,坚守汉朝使臣的身份与尊严。
- 诸葛亮出师北伐前,手持皇帝授予的符节,率大军浩荡前行,誓要匡扶中原。
- 岳飞率领抗金部队北上时,始终高举皇帝授予的黄龙大旗,作为征讨金兵、收复失地的旗帜。
- 汉代使者出使西域各国,往往手持节杖或旌节,以示其持朝廷命令之重要性和权力。
- 历史上有名的文臣武将如唐明皇封王维为监察御史时所颁发的符节,便是他们执行使命、履行职责的重要象征。
这些句子展示了“仗节”一词在古代中国历史中的多重含义和用法,涉及外交使节、军事将领等多个领域。
分词解释
仗
zhàng
1 兵器:仪~。明火执~。2 拿着兵器:~剑。3 战争:打~。胜~。4 凭借,依靠:倚~。仰~。~恃。~义执言(为了正义说公道话)。
节
jié,jiē
1 竹子或草木茎分枝长叶的部分:竹~。~外生枝。2 物体的分段或两段之间连接的部分:关~。两~车厢。3 段落,事项:~~(一段一段地,逐步)。~目。4 中国历法把一年分为二十四段,每段开始的名称:~气。~令。5 纪念日或庆祝宴乐的日子:~日。6 礼度:礼~。7 音调高低缓急的限度:~奏。~拍。~律。8 操守:~操。晚~。变~。高风亮~(高尚的品德和节操)。9 省减,限制:~省。~制。开源~流。10 略去,简略:~选。~录。11 古代出使外国所待的凭证:符~。使~。12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