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贼的拼音、解释、组词

乱贼的简介:

luàn zéi
1.叛乱。 2.残害。 3.乱臣贼子。

  • AI解释

《乱贼》这个词在古代汉语中通常指叛逆或作乱的人,含有贬义。这里,“乱”指的是秩序混乱、违背常理的行为,“贼”则是指残害、掠夺或反叛的行为。因此,《乱贼》可以理解为那些制造动乱、侵犯他人权利或者背叛国家的不法分子。

详细解释:

  • :指社会上的动乱,或者是行为上违背常规的情况。
  • :不仅是指具体的偷窃者、杀人凶手,也可以泛指危害社会的人或事物。在古代文献中,“贼”有时带有更深的政治含义,代表叛逆或反叛的行为。

造句:

  1. 古代文人常以“乱贼”形容那些背叛朝廷的官员或军事将领。
  2. “那些乱贼不顾国家安危,私通敌国,真是可恨之极。”

  3. 表现历史事件时,会提到一些乱贼为了个人利益而发动叛乱,扰乱社会秩序。

  4. “在历史上,许多乱贼因为不满统治者的暴政而发动起义,最终导致了政权的更迭。”

  5.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作者常用“乱贼”作为反派人物的代称。

  6. “书中描述了一个乱贼为了个人权力,不惜背叛自己的兄弟姐妹。”

  7. 有时还会用“乱贼”来形容那些破坏自然环境、损害生态平衡的人或行为。

  8. “如果人类再继续掠夺资源而不加节制,无疑就是当代最大的乱贼之一。”

  9. 在现代语境中,“乱贼”的概念也被用于比喻破坏社会和谐的不良分子。

  10. “这些网络上散播谣言的人是真正的乱贼,我们必须严惩不贷。”

分词解释

luàn

1 没有秩序:~套。紊~。凌~。2 社会动荡,战争,武装骚扰:~世。政~。平~。~邦不居。3 混淆:~伦。败常~俗。4 任意随便:~吃。~跑。5 男女关系不正当:淫~。6 横渡:~流。7 治理:~臣。8 古代乐曲的最后一章或辞赋末尾总括全篇要旨的部分:~曰。

zéi

1 偷东西的人,盗匪:~人。盗~。~赃。~窝。2 对人民有危害的人:国~。民~。工~。~寇。蟊~。3 害,伤害:戕~。“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也”。4 邪的,不正派的:~心不死。5 狡猾:~溜溜。6 副词,很:~冷。~亮。~横(hè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