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去秋波的拼音、解释、组词

临去秋波的简介:

lín qù qiū bō
秋波:秋天的水波,比喻眼睛明澈。临走时的回眸一盼。形容别情依依。

  • 成语典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秋波,秋天的水波。比喻眼睛的明澈。临去秋波指临别时的媚眼。元˙王实甫˙西厢 记˙第一本˙第一折:怎当他临去秋波那一转!便是铁石人也意惹情牵。临走之前给人好处。如:他出国前临去秋波,请大伙大吃一顿。

1. 秋波,秋天的水波。比喻美女的眼睛。临去秋波指女子临别时,抛送友善的眼光。【例】从那位小姐临去秋波看来,她对丁先生颇具好感。

1. 秋波,秋天澄净的水波。比喻清澈明亮的眼睛。「临去秋波」指临别时传情的眼眸。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怎当他临去秋波那一转!便是铁石人也意惹情牵。」清.孔尚任《桃花扇》第四○出:「你看他两分襟,不把临去秋波掉。」

2. 比喻临走之前给人好处。如:「老板出国前临去秋波,给所有员工加薪了。」

临去秋波》详细解释

临去秋波:此成语出自于中国古代小说,用来形容女子离去时眼中最后流露出的一瞥,通常带有柔情或不舍之意。它常被用在描写女性形象的情景中,尤其是那些美丽、温婉的女性角色。这个成语不仅描绘了一种动态的表情变化,同时也传递出一种深刻的情感,让人联想到离别或依依不舍的画面。

词语构成与含义分析: - “临”意为“接近”、“靠近”,表示某种动作即将发生。 - “去”在这里有离开的意思。 - “秋波”比喻女子的眼睛,因为古人认为女子的眼眸如秋天的水面一般明亮、清澈。而当女子在离别时回眸一瞥,这瞬间的眼神便成为一种深情与留恋的表现。

用法:通常用于文学创作或书面语中来描绘某一场景下的情感表达,增加文章的情感色彩和画面感。

五个造句

  1. 小说中,当女主角在临别之际回头望向男主角时,那一瞬间的“临去秋波”仿佛诉说着无尽的温柔与不舍。
  2. 在这场话剧的最后一幕中,女主角通过一个充满深情的“临去秋波”,让观众感受到了她对角色命运深深的同情。
  3. 她轻轻地转过身,眼中闪烁着最后的柔情——这就是典型的“临去秋波”。
  4. 画中的女子正要离去,却忽然回眸,那一抹温柔的“临去秋波”成为整幅作品中最令人动容的一笔。
  5. 看着她缓缓远去的身影和那最后流露出的“临去秋波”,他心中涌起了无法言喻的复杂情感。

分词解释

lín

1 从上向下看,在高处朝向低处:照~。~渊羡鱼(看着深潭里的鱼,很希望得到;喻只作空想,不做实际工作)。2 到,来:光~。莅~。亲~。3 遭遇,碰到:~时。面~。4 挨着,靠近:~近。~街。~终。~危。~阵磨枪。5 照样子摹仿字画:~摹。~帖。~写。6 旧时指帝王上朝:~朝。~政。7 姓。

1 离开所在的地方到别处;由自己一方到另一方,与“来”相对:~处。~路。~国。2 距离,差别:相~不远。3 已过的,特指刚过去的一年:~年。~冬今春。4 除掉,减掉:~掉。~皮。~势(①阉割;②动作或事情终了时的气势)。5 扮演戏曲中的角色:他~男主角。6 用在动词后,表示趋向:上~。进~。7 用在动词后,表示持续:信步走~。8 汉语四声之一:~声(①古汉语四声的第三声;②普通话字调中的第四声)。

qiū

1 一年的第三季:~季。~景。~水(喻人的眼睛,多指女子的)。~波(喻美女的眼睛)。三~(①指秋收、秋耕、秋播;②指三年)。~高气爽。2 庄稼成熟的时期:麦~。3 指一年:千~万代。4 指某个时期(多指不好的)。多事之~。5 一种运动和游戏用具称“秋千”。6 姓。

1 水面振荡起伏的运动:~浪。~涛。~澜。~光。~纹。~荡。推~助澜。~及(影响到,牵涉到)。2 物理学上指振动在物质中的传播能量递进的一种形式:电~。光~。超声~。~长。~段。~速。~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