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烟台条约的拼音、解释、组词
中英烟台条约的简介:
zhōnɡ yīnɡ yān tái tiáo yuē
又称《芝罘条约》。英国借口马嘉理案强迫清政府订立的不平等条约。1876年9月在烟台签订。主要内容为:英国可派员入云南通商与调查;英人可经甘肃、青海、四川进入西藏,也可由印度进入西藏;增开宜昌、芜湖、温州、北海四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商品在租界免征厘金,在内地只收子口税,免其他内地税。这个条约扩大了英国在华特权,并使英国得以侵入中国云南、西藏地区。
又称《芝罘条约》。英国借口马嘉理案强迫清政府订立的不平等条约。1876年9月在烟台签订。主要内容为:英国可派员入云南通商与调查;英人可经甘肃、青海、四川进入西藏,也可由印度进入西藏;增开宜昌、芜湖、温州、北海四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商品在租界免征厘金,在内地只收子口税,免其他内地税。这个条约扩大了英国在华特权,并使英国得以侵入中国云南、西藏地区。
- AI解释
《中英烟台条约》,正式名称为“中英续订通商章程善后条约”,签订于1885年3月27日,是中国与英国之间的一个重要条约。该条约是在甲午战争之后清朝政府为了改善国际环境和维持外交关系而签订的。条约旨在修改并补充《烟台条约》,进一步规范中英两国之间的贸易、领事裁判权等问题,并试图缓解因甲午战败带来的紧张局势。
详细解释
- 背景:1894年,中国与日本爆发了甲午战争,结果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这场失败不仅加深了列强对中国的控制和瓜分野心,也使清朝内部产生了强烈的改革需求。
- 目的:通过签订新约,清廷试图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国际信誉,并为未来的外交关系打下基础。
- 内容:条约涉及贸易、领事裁判权的调整、通商口岸开放等多方面内容。其中特别强调了“不割地”原则,旨在避免进一步领土丧失。
造句
- “《中英烟台条约》标志着晚清时期中国对外关系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 “尽管《烟台条约》未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的外交困境,但它确实体现了清朝政府寻求国际理解和合作的努力。”
- “历史学者常常引用《中英烟台条约》,来探讨晚清时期中国的国际地位及其变化。”
- “该条约签订时,正值中国面临严重的内外交困,其影响深远,不仅关系到当时的政治格局,也对未来数十年的中西关系产生了重要影响。”
- “在分析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中国历史时,《中英烟台条约》是不可绕过的一页,它见证了那个时代中国的艰难处境和不懈努力。”
这些句子可以帮助更好地理解和表达《中英烟台条约》的历史背景、内容及其在中国近现代史中的重要性。
分词解释
中
zhōng,zhòng
1 和四方、上下或两端距离同等的地位:~心。当(dàng)~。~原。~华。2 在一定范围内,里面:暗~。房~。~饱。3 性质或等级在两端之间的:~辍(中途停止进行)。~等。~流砥柱。4 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在研究~。5 特指“中国”:~式。~文。6 适于,合于:~看。
英
yīng
1 花:落~缤纷。2 才能出众,才能出众的人:~俊。群~荟萃。~才。~雄。~烈。3 精华,事物最精粹的部分:精~。~华。含~咀华。4 用羽毛做的矛饰:二矛重(chǒng )~。5 同“ 瑛 ”,似玉的美石。6 指“英国”:~文。7 姓。
烟
yān
1 物质燃烧时所生的气体:冒~。硝~。~囱。~雾。~波。~火。~尘。荒无人~。2 像烟的:~霞。~霭。~岚。~鬟。3 烟气刺激使眼睛流泪或睁不开:~了眼睛。4 一年生草本植物:~草。~叶。5 烟草制成品:香~。卷~。纸~。~蒂。6 指“鸦片”:大~。~灯。~枪。~馆。
台
tái,tāi
1 高平的建筑物:亭~楼阁。2 像台的东西,器物的座子:井~。窗~。灯~。3 量词:一~戏。4 台湾省的简称:~胞。~币。5 姓。6 桌子、案子:写字~。7 发生在太平洋西部热带海洋上的一种极猛烈的风暴,称“台风”。8 〔三台〕星名,古代用来比喻三公。9 敬辞,用于称呼对方或与对方有关的事物:~鉴。~甫。
条
tiáo,tiāo
1 植物的细长枝:枝~。柳~儿。荆~。2 泛称条形的东西:~子。面~儿。便(biàn)~儿。金~。铁~。3 细长的形状:~形。~纹。~案。~几(jī)。~凳。~幅(直挂的长条字画)。苗~。身~。4 项目,分项目的:~例。~令。~文。~陈(a.分条叙述;b.旧时向上级分条陈述的文件)。5 层次,秩序:~理。~贯。有~不紊。6 量词。
约
yuē,yāo
1 绳子。2 拘束,限制:~束。~法。制~。~定俗成。3 共同议定的要遵守的条款:立~。条~。契~。4 事先说定:~见。~会。5 邀请:~请。~集。6 节俭:节~。俭~。7 简要,简单:由博返~。简~。8 大略:~计。~莫。~略。9 算术上指用公因数去除分子和分母使分数简化:~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