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公朴(1902-1946)的拼音、解释、组词
李公朴(1902-1946)的简介:
lǐ gōng pǔ(1902-1946)
爱国民主人士。江苏武进人。1924年入沪江大学读书。1925年参加五卅运动。九一八事变后,积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1936年11月与沈钧儒、邹韬奋等被国民党政府逮捕,时称七君子事件。抗日战争爆发后获释。1945年任中国民主同盟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积极参加爱国民主运动。1946年7月在昆明被暗杀。
爱国民主人士。江苏武进人。1924年入沪江大学读书。1925年参加五卅运动。九一八事变后,积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1936年11月与沈钧儒、邹韬奋等被国民党政府逮捕,时称七君子事件。抗日战争爆发后获释。1945年任中国民主同盟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积极参加爱国民主运动。1946年7月在昆明被暗杀。
- AI解释
李公朴(1902年3月8日-1946年7月11日),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民主主义战士,教育家。他早年留学日本,并积极参与抗日救亡运动,在中国新文化运动和民主革命中有着重要贡献。
详细解释
- 生平:李公朴出生于云南省陆良县,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
- 政治立场:他是“七君子”之一,也是著名的民主人士。在国民党统治时期,他积极参与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争。
- 教育贡献:除了政治活动外,他还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曾担任西南联合大学校长等职。
- 牺牲精神:1946年7月11日,在南京出席“李闻惨案”追悼会并发表演讲时,遭到国民党特务暗杀身亡。他的牺牲引起了全国性的愤怒,并且激发了更多民主运动的支持。
造句
- 李公朴先生是中国近代史上杰出的民主主义战士。
- 在抗日战争期间,李公朴积极参与各种抵抗日本侵略者的活动。
- 虽然面临巨大危险,但李公朴始终坚持自己的政治立场。
- 他不仅是一位教育家,还以实际行动支持了中国的民主运动。
- 李公朴的牺牲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继续为自由和正义而斗争。
分词解释
李
lǐ
1 落叶小乔木,果实称“李子”,熟时呈黄色或紫红色,可食:~代桃僵(原用“桃”“李”共患难来喻兄弟相爱相助,后喻互相顶替或代他人受过)。投桃报~。~下不正冠(喻要避免不必要的嫌疑)。桃~不言,下自成蹊(喻为人只要忠诚、正直一定会感动别人)。2 姓。3 通“理”。(➊古代狱官,法官。➋道理,规律。➌惩治。➍星名。)
公
gōng
1 正直无私,为大家利益:~正。~心。大~无私。2 共同的,大家承认的:~理。~式。~海。~制。3 国家,社会,大众:~共。~安(社会整体的治安)。~众。~民。~论(公众的评论)。4 让大家知道:~开。~报。~然。5 封建制度最高爵位:三~(中国周代指“太师”、“太傅”、“太保”;西汉指“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子。~主。6 敬辞,尊称男子:海~。包~。诸~(各位)。7 雄性的:~母。~畜。8 对长辈和年老人的称呼:~~。外~(外祖父)。9 姓。
朴
pǔ,pò,pō,piáo
1 没有细加工的木料,喻不加修饰:~素。~实。~厚。~质。2 朴实,朴素:质~。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