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园结义的拼音、解释、组词
桃园结义的简介:
táo yuán jié/jiē yì
1.民间俗传三国时刘备﹑关羽﹑张飞在桃园结拜兄弟。《三国演义》第一回:"飞曰:'吾庄后有一桃园,花开正盛;明日当于园中祭告天地,我三人结为兄弟,协力同心,然后可图大事。'玄德﹑云长齐声应曰:'如此甚好。'次日,于桃园中,备下乌牛白马祭礼等项,三人焚香再拜而说誓曰:'念刘备﹑关羽﹑张飞,虽然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实鉴此心。背义忘恩,天人共戮!'誓毕,拜玄德为兄,关羽次之,张飞
1.民间俗传三国时刘备﹑关羽﹑张飞在桃园结拜兄弟。《三国演义》第一回:"飞曰:'吾庄后有一桃园,花开正盛;明日当于园中祭告天地,我三人结为兄弟,协力同心,然后可图大事。'玄德﹑云长齐声应曰:'如此甚好。'次日,于桃园中,备下乌牛白马祭礼等项,三人焚香再拜而说誓曰:'念刘备﹑关羽﹑张飞,虽然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实鉴此心。背义忘恩,天人共戮!'誓毕,拜玄德为兄,关羽次之,张飞
- 成语典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刘备、关羽、张飞三人在桃园中结义为兄弟的故事。三国演义˙第十五回:吾三人桃园结义,不求同生,但愿同死。亦作桃园盟、桃园三结义。
1. 刘备、关羽、张飞三人在桃园中结义为兄弟的故事。后指结拜为兄弟。【例】我们三人今日就学刘、关、张桃园结义,结为异姓兄弟。
1. 刘备、关羽、张飞三人在桃园中结为异姓兄弟的故事。《三国演义》第一五回:「吾三人桃园结义,不求同生,但愿同死。」也作「桃园盟」、「桃园三结义」。
《桃园结义》是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中的一个著名情节,描述了东汉末年刘备、关羽、张飞在桃园中共同盟誓结拜为兄弟的故事。这一故事不仅展现了三位英雄豪杰的义气和忠诚,还象征着他们对正义事业的决心和共同追求。
详细解释
- 时间背景:《三国演义》以东汉末年董卓之乱开始,曹操、刘备等人的兴起结束。
- 地点场景:桃园位于古代中国的一个村庄内。
- 人物介绍:
- 刘备:本为皇族后裔,有志于复兴汉室。性格宽厚仁爱,是三位主要盟兄弟中最年长的一位。
- 关羽:武艺高强,忠心耿耿,被誉为“武圣”。与刘备结义时已有较高的社会地位。
- 张飞:以勇猛著称,直率粗犷。在桃园中是最年轻的一位。
- 情节概要:三个志同道合的好友在桃园里立下兄弟之盟,承诺无论生死都要相互扶持,共事天下大事。
造句
- 尽管《桃园结义》只是一个故事,但它深刻地表达了忠诚与友谊的真谛。
- 刘备、关羽和张飞三人的情谊犹如《桃园结义》中的兄弟情深,让人感叹不已。
- 在这个复杂多变的社会里,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像《桃园结义》里的英雄一样,坚守自己的信仰。
- 他们的友谊就像《桃园结义》中的一样纯粹而持久,值得我们学习和效仿。
- 当今社会需要更多这样的《桃园结义》,倡导真正的友情与合作精神。
分词解释
桃
táo
1 落叶小乔木,品种很多,果实略呈球形,表面有短绒毛,味甜,有大核,核仁可入药:~儿。~李(喻所教的学生)。~李不言,下自成蹊(喻实至名归,尚事实,不尚虚名)。世外~源(指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2 形状像桃子的:棉~儿。3 指核桃:~仁。~酥。4 姓。
园
yuán
1 种植果蔬花木的地方:~子。~丁。~艺。~圃。2 原指别墅游息之所,现指供人游玩、娱乐的公共场所:圆明~。公~。3 旧指历代帝王以及亲王、妃嫔、公主之墓:~庙(帝王墓地所建之宗庙)。~陵(帝王的墓地)。
结
jié,jiē
1 系(jì),绾(wǎn ):~网。~绳。~扎。2 条状物打成的疙瘩:打~。蝴蝶~。3 聚,合:~晶。~识。~盟。~交。~集。~合。~党营私。4 收束,完了(liǎo):~账。~局。~案。~果。~论。归根~底。5 一种保证负责的字据:具~。
义
yì
1 公正合宜的道理或举动:正~。~不容辞。~无反顾。仗~直言。2 合乎正义或公益的:~举。~务。~愤。~演。见~勇为。3 情谊:~气。恩~。~重如山。4 意思,人对事物认识到的内容:意~。含~。释~。微言大~。5 指认为亲属的:~父。6 人工制造的(人体的部分):~齿。~肢。7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