枢廷的拼音、解释、组词

枢廷的简介:

shū tíng
1.见"枢庭"。

  • AI解释

《枢廷》这个词通常用于古代中国,特别是明清时期。它指的是皇帝日常处理政务的主要场所或机构,也指参与决策和管理朝政的核心官员群体。在古代官僚体系中,“枢”有核心、关键之意,“廷”则指的是朝廷、宫廷。“枢廷”因此可以理解为帝王主要决策及办公的中枢机关。

详细解释

  • 结构解析:“枢”意味着核心或枢纽,象征着权力和决策的核心;“廷”代表宫廷、朝廷,是进行政务活动的重要场所。
  • 使用背景:古代中国的封建社会中,尤其是明清时期,朝廷内部存在一个较为固定的中枢决策体系。皇帝通常通过这一系统来处理国家大事,并且与之相关的文武大臣被统称为“枢廷官员”或“枢廷重臣”。

造句

  1. 在明成祖朱棣当政期间,他常常在午门的崇礼门外召开枢廷会议,讨论国家大计。
  2. 清代中枢决策机构枢密院,主要负责协助皇帝处理各种政务和军事事务。
  3. 作为一位枢廷重臣,李将军不仅深受皇帝信任,而且在朝中拥有广泛的人脉。
  4. 明太祖朱元璋非常重视中枢官员的意见,在关键问题上往往先听取枢廷大臣的建议再做决断。
  5. 清代雍正帝推行“密折制”,鼓励各级官员直接向皇帝报告情况,这实际上也是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巩固了枢廷的权威。

分词解释

shū

1 门上的转轴:户~不蠹。2 重要的或中心的部分,起决定性作用的部分:~纽。中~。

tíng

1 封建时代君主受朝问政的地方:朝(cháo )~。宫~。~杖。~试(科举时代皇帝的殿试)。~对(a.在朝廷中当众对答;b.科举时代皇帝的殿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