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郭处士的拼音、解释、组词
南郭处士的简介:
nán guō chǔ shì
比喻无真正的才干而混在行家里面充数的人。同“滥竽充数”。
比喻无真正的才干而混在行家里面充数的人。同“滥竽充数”。
- AI解释
《南郭处士》出自中国古代典籍,是一个成语故事。这个成语的故事主要源自于《韩非子·内储说上》。故事讲述了战国时期一个名叫齐宣王的人喜欢听吹竽,他不仅喜爱听真正的吹竽高手演奏,还特别爱好听多人一起合奏的宏大乐声。齐宣王去世后,他的儿子齐湣王继位。与父亲不同的是,齐湣王要求每一个人都要单独表演,不再欣赏集体合奏了。
故事中的“南郭处士”是指一个没有真才实学、但善于伪装的人。他假装自己会吹竽,加入了宫廷乐队中,以博取他人的好感和优待。然而,在齐湣王的要求下,南郭处士不得不面对自己的不胜任,最终只能逃离现场。
这个成语“滥竽充数”(也可以直接使用“南郭处士”作为成语)用来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里头充数,或是形容以假乱真的行为。它也常被用来讽刺那些凭借虚名或侥幸而不具备真实才能的人。
以下是五个使用《南郭处士》或其同义词“滥竽充数”的造句例子:
- 对于复杂的数学题目,小明总是依赖于同学的答案,这无异于是南郭处士在吹竽——最终会被识破的。
- 在这次公司的创新竞赛中,一些没有真才实学的同事也参与进来,结果只能滥竽充数,最终被大家看穿。
- 虽然李老师水平很高,但他班上的小王同学却只是个滥竽充数的,课堂上总是跟着大流,没有自己的想法。
- 这次演讲比赛有太多参与者只是想混个奖项而已,并非真正热爱这个领域,就像南郭处士一样,最终还是难逃被发现的命运。
- 小赵虽然学历很高,但在工作中却经常表现出滥竽充数的状态,无法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分词解释
南
nán,nā
1 方向,早晨面对太阳,右手的一边,与“北”相对:~北。~方。~面。~国(指中国南部)。~陲(南部边疆)。~极。~半球。2 姓。
郭
guō
1 城外围着城的墙:城~。“爷娘闻女来,出~相扶将”。2 物体的外框或外壳。3 姓。
处
chǔ,chù
1 居住:穴居野~。2 存在,置身:设身~地。~心积虑。~世。3 跟别人一起生活,交往:融洽相~。4 决定,决断:~理。5 对犯错误或有罪的人给予相当的惩戒:~罚。~决。6 止,隐退:~暑。
士
shì
1 古代统治阶级中次于卿大夫的一个阶层:~族。~大夫。2 旧时指读书人:~子。~民。学~。3 未婚的男子,泛指男子:~女。4 对人的美称:志~。烈~。女~。5 军衔的一级,在尉以下;亦泛指军人;上~。~兵。~卒。~气。6 称某些专业人员:医~。护~。7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