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体的拼音、解释、组词

南北朝体的简介:

nán/nā běi/bèi zhāo/cháo tǐ/tī/bèn
1.诗体名,齐梁体的别称。

  • AI解释

南北朝体》,这个词语通常用来指代诗歌创作中的一个特定风格或时期特征。具体而言,它指的是中国文学史上南北朝时期的诗歌体制和特色。南北朝是指420年到589年中国历史上由东晋之后出现的南朝和北朝相对峙的时代。这段时间内,诗歌的艺术形式有了显著的发展与变化。

南北朝体的主要特点:

  1. 语言风格:南北朝时期,文人诗歌中经常运用了大量的典故、隐语以及华丽辞藻来表达情感或描绘景物。
  2. 题材内容:从宫廷生活到个人感慨,再到山水田园,各种题材的诗篇都得到了广泛的创作。
  3. 文体创新:这个时期的诗人注重形式上的创新与探索,如在词调和句式上进行尝试。同时,也出现了大量描写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的作品。

造句示例:

  1. 由于对《南北朝体》的了解不足,他写的诗显得有些生硬。
  2. 这首诗充满了南朝诗人的忧郁情怀,正符合我心目中的“南北朝体”诗歌形象。
  3. 研究古代文学的学生们常会探讨这种文体在不同的诗人作品中是如何变化和发展的。
  4. 在分析这首词时,我们要考虑到它是否属于典型的“南北朝体”风格。
  5. 从《南北朝体》的发展可以看出,这一时期是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重要阶段之一。

这些句子展示了“南北朝体”概念的多样应用场景,从文学批评到学术研究均有涉及。希望这些信息对你有所帮助!

分词解释

nán,nā

1 方向,早晨面对太阳,右手的一边,与“北”相对:~北。~方。~面。~国(指中国南部)。~陲(南部边疆)。~极。~半球。2 姓。

běi,bèi

1 方向,早晨面对太阳,左手的一边,与“南”相对:~方。~辰(古书指北极星)。~上(古代以北为上,后指去本地以北的某地,与“南下”相对)。~极星(出现在天空北部的一颗亮星,人常靠它辨别方向)。~国(指中国北部)。2 打了败仗往回逃:败~。

zhāo,cháo

1 早晨:~阳。~晖。~暮。~霞。~气。~思暮想。~令夕改。~秦暮楚(喻反复无常)。2 日,天:今~。明~。

tǐ,tī

1 人、动物的全身:身~。~重。~温。~质。~征(医生在检查病人时所发现的异常变化)。~能。~貌。~魄(体格和精力)。~育。~无完肤。2 身体的一部分:四~。五~投地。3 事物的本身或全部:物~。主~。群~。4 物质存在的状态或形状:固~。液~。~积。5 文章或书法的样式、风格:~裁(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可分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文章的体裁,如“骚~”、“骈~”、“旧~诗”)。字~。6 事物的格局、规矩:~系。~制。7 亲身经验、领悟:~知(亲自查知)。~味。身~力行(xíng )。8 设身处地为人着想:~谅。~贴。~恤。9 与“用”相对。“体”与“用”是中国古典哲学的一对范畴,指“本体”和“作用”。一般认为“体”是最根本的、内在的;“用”是“体”的外在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