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番鼓的拼音、解释、组词

十番鼓的简介:

shí fān/pān gǔ
1.一种器乐合奏名。因演奏时轮番用鼓﹑笛﹑木鱼等十种乐器,故名。起于明万历时,今仍流行于苏﹑浙﹑闽等地。初以打击乐器为主,后亦杂以多种管弦乐器,其种类因时因地而异,所用乐器亦有不限于十种者。

  • AI解释

十番鼓》,是一种传统的民间打击乐形式,主要流行于中国江南地区。它得名于“十”面大鼓及其伴奏乐器的数量,通常包括大鼓、小锣、钹等多种乐器。这种音乐形式历史悠久,常用于庙会、祭祀、迎神赛会等民俗活动的表演,其节奏明快且富有变化,能够营造热烈而欢快的气氛。

详细解释

  • 历史背景十番鼓起源于宋代,是民间自发组织的乐队形式之一。它逐渐在明清时期发展成熟,并形成了多种风格和流派。
  • 演奏乐器:除大鼓外,还包括小锣、钹等多种打击乐器。每种乐器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在整个乐曲中扮演不同的角色。
  • 音乐特点十番鼓的旋律简单明快,多采用五声音阶或六声音阶进行创作。它不仅注重节奏感和律动感,同时也讲究旋律的变化与发展。

造句

  1. 村里的老人们回忆说,在每年的春节,村里都会组织起一支十番鼓乐队。
  2. 在那个盛大的庙会上,我被那十面大鼓的声音深深吸引住了。
  3. 晚上,当整个村庄沉浸在夜色中时,十番鼓的声音在空气中回荡着。
  4. 作为传统艺术的一部分,十番鼓深受人们喜爱,并且常出现在各类文化活动中。
  5. 十番鼓的演奏技巧高超,每一次击打都会产生不同的音效,让人耳目一新。

这些句子不仅展现了十番鼓的文化价值及其在不同场合中的应用,同时也突出了它作为传统艺术的魅力。

分词解释

shí

1 数名,九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拾”代)。2 表示多、久:~室九空。3 表示达到顶点:~足。~成。

fān,pān

1 遍数,次,回:三~五次。2 轮流更代:轮~。更(gēng )~。3 称外国的或外族的:~邦。~茄。~薯。4 倍:产量翻了二~。

1 打击乐器,圆柱形,中空,两头蒙皮:~乐(yuè)。~角(jiǎo)。大~。2 形状、声音、作用像鼓的:耳~。石~。3 敲击或拍打使发出声音:~吹。~噪。4 发动,使振作起来:~励。~动。~舞。一~作气。5 高起,凸出:~包。~胀。6 古代夜间击鼓以报时,一鼓即一更。